中国的“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域规划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于201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规划中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图片来源:三江源国家公园网站)

2020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在昆明举办,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年,中国将结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也正式提上日程……

变革相关体制机制

国家公园今年“露面”

2020年下半年,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将正式挂牌。

自2019年5月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评估工作。达到标准和要求的,将正式成为首批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建设首先是一项体制变革,实施全新的运营机制和模式。作为国家生态治理战略,国家公园将以2020、2025和2035年3个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仍需经历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完善。依据目前评估结果,试点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保括统一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社会多元化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相关标准规范等亟待建立和完善,规划范围和区划落界需进一步优化,改革的协同性还需要加强。

自然遗产申报

开始与国家公园建设同步

依据相关规划,中国自然遗产地管理,将逐步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相融合。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2019年1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与贵州三叠纪化石遗址群、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一同入选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2019年9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和沙漠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汇报协调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遗产申报地所在的阿拉善右旗政府进行了协商。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凤武表示,这一申遗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积极整合申报范围内各类保护区,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申报地保护地位。

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承担着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审核工作。在国家公园已初步规划布局的方案中,巴丹吉林沙漠名列其中。因此,与会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领导表示,此次申遗工作必须与国家公园设立紧密衔接,提前开展相关工作,力争将申遗范围尽可能纳入国家公园规划布局中,进一步提升申报地保护属性和地位。

2019年12月20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论证会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专家一致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满足遗产标准vii(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的地区)和viii(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重要地质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申遗文本及附件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要求。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经将该项目正式上报至世界遗产中心,争取在2021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各地开始落实

《意见》对包含自然保护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了明确界定:“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依据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战略,2020年开始,各地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

2020年2月2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在2020年,河北省将编制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方案;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地方性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将占河北省陆域国土面积7.43%以上。

黑龙江省也制定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总体实施方案》。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外,2020年,黑龙江省还要完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不低于18%。

海南省将在2020年全面提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积极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9-2025年)》获批通过,尽快完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交通等专项规划;并按程序出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逐步建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法律法规体系。

(段易成)

链接——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位于阿拉善右旗,包括巴丹吉林沙漠分布最为集中的高大沙山、丘间湖泊等风沙地貌特色景观。其中,最高沙峰必鲁图峰海拔1611米,相对高度约4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固定沙丘,号称“沙漠珠穆朗玛”。

这一自然遗产提名地中的湖泊多达144个,总面积超过2300公顷。其中74个湖泊是常年有水的永久性湖泊,12个是水质很好的淡水湖泊,由地下水补给,这一形态多样的丘间湖泊群展现了沙漠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自然美景。

中国的“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世界保护地领域最为人熟知的概念,旨在有效遏制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保护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建立近万个国家公园。

世界各地的“国家公园”呈现出多样性,尚未出现法定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认证体系。这就导致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实施,对“国家公园”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管理模式也多种多样。

中国的“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密不可分。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国的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活动。

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论证准备和摸索过程。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稳步加速。

标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