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年成为新时尚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已经差不多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来,上海居民是否已经习惯了区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他们都有那些心得呢?来看记者近日的探访。

精细管理推动 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城上城小区,位于上海静安区,是一个有1500多户居民的大型居住区,一年前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整个小区撤桶并点,设置了5个垃圾定时投放点,每天早间、晚间的7点至9点,是垃圾投放点开放时间。晚上7点多,记者在投放点看到,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内,倒掉湿垃圾后,也会把垃圾袋扔到干垃圾桶内。

现在,小区的湿垃圾分出量,从去年7月份的每天不到20桶,增加到目前的每天40多桶,分类达标率也保持在97%以上。

记者了解到,小区居委会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式方法也是在不断细化改进的。一开始,垃圾投放点是全天开放;经过几个月后的适应后,最终确定为早间、晚间7点到9点定时投放。为了让居民丢完垃圾手不脏,今年初,垃圾投放点还设置了破袋和洗手装置。

科技助力 沿街商铺垃圾分类"一网统管"

精细化治理,一个小区一个方案,为了满足特殊人群非常规时间投放垃圾的实际需求,上海还设置了6000多个误时投放点。现在,上海全市1.3万多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底的15%提高到了90%以上。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成效逐步稳固,但上海20多万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推进,却难度颇大,怎么办?来看他们的“一网统管”新办法。

上海浦东新区北艾路上,分布着近百家餐饮、水果店等各种业态的沿街商铺,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这些商铺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天由垃圾清运车分别在上午下午两次上门收集。记者注意到,这些沿街店铺的门口,都有一块带二维码的门牌,垃圾清运员收集垃圾前,会手机扫码,将店铺垃圾分类情况拍照上传,如果发现存在垃圾混投的情况,会向店铺工作人员指出问题,并在手机上给予“差评”。

差评并不意味着结果,接下来,差评信息立即在浦东新区北蔡镇的“一网统管”平台上,形成工单,被推送到负责这条街道的城管队员手机上,正在巡查的城管队员很快就来到了这家餐饮店。

城管队员:我们看到有个工单,干垃圾里面有可回收物,可回收物要放置在专门的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的,干垃圾里面不能有可回收物,不能有湿垃圾,干垃圾包含纸巾纸袋子什么,你跟店长说一下,然后对店内员工也加强培训,了解一下哪些垃圾应该放在哪里。

从垃圾清运员发现问题,到城管队员上门处置,整个管理过程不到2个小时。北蔡镇今年6月1日启动试点,将全镇1800多家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工作信息,纳入“一网统管”平台。如果一家店铺30天内出现三次差评的情况,就会依法受到处罚。

垃圾资源化利用 提升末端处置能力

今年内,上海将把全市20多万户沿街商铺,纳入垃圾分类考核范围,通过“一网统管”智能平台,提升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可以看到,上海的垃圾分类前端工作成效明显,那么,垃圾末端处置能力怎么样呢?

湿垃圾又脏又臭,但经过粉碎、蒸煮、提油等步骤,被送入厌氧罐发酵,产生的沼气就可以燃烧发电,一吨湿垃圾可生产80立方米沼气,大约转换成150度电,湿垃圾中杂质含量越少,转化率就越高。

根据上海绿化市容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上海湿垃圾分出量9796吨/日,干垃圾处置量15351吨/日,可回收物回收量为6266吨/日。其中湿垃圾分出量同比增加73%,是去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的最高峰。记者探访的这家正在处理湿垃圾的企业,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满负荷运转,二期工程将于7月份正式投产。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目前上海正全力推进干湿垃圾末端设施建设,到今年底,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每天将超过3.28万吨,不仅能够匹配垃圾产生量,还能为今后留足“余量”。

标签: 上海   垃圾分类   一年  
来源:央视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