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进入升学“空窗期” 心理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本周,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有人欢喜有人愁。心理学专家提醒,每到这个时候,考生很容易因为成绩不理想、学校选择不满意、家庭情况变故等原因,被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困扰,加之升学“空窗期”缺少学校干预,高考后到大学开学前,成为考生们心理问题多发期。
留意三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王淑合教授看来,“高考结束后家长应多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刚考完、出成绩前后、查录取结果三个时间段”。
北京的张女士就发现,儿子高考后一直在打游戏。“从考完试第一天开始,夜里三四点才睡,早上十一点才起,然后电脑前面坐一天。”最近儿子眼睛开始不适,李女士才意识到问题,“万一视力下降厉害,影响了开学后体检复检怎么办?”
“考试刚结束时,一些孩子有意放松、放纵自己,不按时吃饭睡觉、疯狂打游戏、熬夜刷剧,整个作息都会打乱,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引起生理不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说,由于一些家长也认同考后放松,所以对这些影响身心健康的做法置之不管。
放纵之后,考生往往不仅没有找到新乐趣,反而会情绪低落。“暂时没有了目标,有的会无所事事,可能会因此低落、迷茫。”蔺秀云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还有一些人会后悔后怕,“后悔哪道题没有做对,后怕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其实我打游戏,只是为了麻痹自己,如果空闲下来,我就容易去想,自己哪道题可能做错,最后分数够不够。”张女士的儿子说。
作为北师大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婚姻家庭治疗师,蔺秀云遇到过不少因心理问题来求助的考生。“成绩怎么样,什么时候查分数,都可能引起一定的焦虑、焦急情绪。”出成绩前后往往是考生压力最大的时间段,“特别是发挥不理想的孩子,一旦成绩和预期差距较大,往往造成严重的心理打击。”
在志愿选择阶段,一些考生可能会因为报考的院校、专业、城市等和家人意见相左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果志愿填报出现失误,没有选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考生情绪上的反应也会很大。”王淑合说。
最反感听到“别人家的孩子”
“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你看谁谁谁家孩子考上了什么大学。”今年参加高考的王同学说,“我已经尽力了,不可能超过他们身边所有‘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家长期待过高,一旦无法实现就心灰意冷。“有的家长不仅有意无意地挖苦、责怪孩子考得不好,还经常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动不动就你看谁家那孩子考得怎么怎么好……”王淑合告诉记者,“孩子们最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攀比”。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考验,生活的目标不是高考,而是终生的发展。”曾经做过大学班主任的蔺秀云认为,在高考中要努力做到最好,但总有各种因素影响发挥,“家长和学生不应过分强调高考,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对孩子们而言,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在蔺秀云看来,家长自己首先要放下,接纳结果,“孩子们经过漫长的复习,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如果成绩不理想,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她建议,家长要试着去感受孩子的心态,要知道,发挥不理想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成绩不好去否定和怀疑自己。王淑合则表示,如果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效果有限,可以请要好的同学、聊得来的亲友去安慰孩子。
这个时候,一些家长常用的“已经这样了”的说法并不合适,这样的沟通方式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们更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感受、被陪伴。专家建议,在和孩子决定是否复读、选择何种学校和专业时,都应该采用商量式的沟通,列出解决办法的单子,分析每个选项的优势和不足,找出相对最好的三个办法,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式。
“学会倾听孩子”
在《奇葩说第六季》的辩论中,关于“离婚时候要等到孩子高考之后”的辩题,令观众唏嘘,现场的家长们,不论辩手如何论证,还是齐齐地选择“等到高考之后”。
正因如此,每年高考后,都有一些家庭面临重大变故,孩子可能会听到一些事情,例如家长要离婚,重要亲人去世等。对此,王淑合建议,家长不能长时间隐瞒这些问题,但告诉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预先一定要有所铺垫,待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告诉孩子。
“得知家中变故后,有的孩子可能会哭泣、愤怒、发脾气。”蔺秀云说,家长应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先接受孩子的任何反应,等他们冷静下来后,再坐下来一起商量对策。
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出现了情绪问题。“家长们容易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洗漱等生活情况。”蔺秀云建议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人际交往情况,比如亲友来了,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如果孩子失眠,不吃饭,脸也不洗,容易发脾气,情绪特别不稳定,长时间不愿说话,悲伤落泪,说明可能已经有了严重的负面情绪”。
王淑合说,一旦孩子长时间被负面情绪困扰,甚至出现自虐、自残行为。家长们要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必要时要去专业医院就诊,防止孩子出现更严重的行为。
尽管已经毕业,但不少学校的高三班主任,还是会尽责地在考后与学生交流。专家建议,这时候老师要放弃单纯教导式的方法,“学会倾听孩子,去同理他们的感受,通过商量式的提问,来了解学生高考后的目标和计划,和他们讨论应对方法,给出一些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0-07-27 11:17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0-07-27 11:17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