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迎来终章

北京公共自行车迎来终章。8月18日,记者自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2021年起,各区逐步退出公共自行车运营或转为市场化运营。截至6月30日,通州区、怀柔区、大兴区、昌平区公共自行车已转为市场化运营并接受区级管理部门监管,其他行政区公共自行车全部退出运营。

除门头沟区、怀柔区外,其他行政区均已引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目前,在北京市运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企业共3家,即美团、哈啰和青桔,中心城区车辆投放总量控制在80万辆以内。

公益为主:

公共自行车的诞生

北京最早的公共自行车出现在2005年。当时,奥运会召开在即,民营企业家王勇看中这一市场,创办贝科蓝图公共单车租赁公司。此后两年,贝科蓝图在北京扩张到100多个租车点,8000辆公共单车。

有市民向记者回忆称:“当时租车网点会有专人值班。有需求的人每辆车交几百元押金,按月租、日租或计时收费。”但这种商业模式租赁收益甚少。贝科蓝图公司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公司自2005年运营以来始终亏损,这个行业需政府扶持。

2012年,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式启动试运营,由市交通委、市政市容委组织领导推广公共自行车,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首批2000辆自行车散布在北京地铁5号线和10号线沿途的63个租赁点。按照规划,到2012年底,北京将有2.5万辆公共自行车投放市场。到2015年,全市的公共自行车将达到5万辆,并且形成网络,覆盖交通枢纽、主要城镇街区、商业网点。

公益是北京公共自行车的最明显特质。办理骑行卡后,市民可自主取车,网点跨区通用,24小时全天还车。骑行一小时内免费,之后每小时收费1元,每天累计不超过10块钱,连续租用时间不超过3天。

承前启后:

完成新商业模式引导

运营初期,公共自行车方便、低价的模式备受认可。据当时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底,全市公共自行车骑行量日均达30万次,数量达到48000辆。在2016年的北京28个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内,还包括“计划新增公共自行车1万辆”。

也是这一年,ofo崭露头角,摩拜单车在上海上线,“即停即走”的共享单车迅速在全国掀起热潮,几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2017年9月,北京共享单车总数达到最高峰:235万辆。

时任市交通委主任的周正宇在2017年4月介绍:“未来公共自行车投放工作会暂时停一停。虽然共享单车优势更明显,但有桩自行车依然受到欢迎和肯定,两者适用人群不一样。目前公共自行车使用数量和频率并没有下降,今后还要把公共自行车运行好。”

但在数量庞大和更为灵活的共享单车面前,公共自行车败势明显。今年3月起,东城、朝阳、海淀等中心城区陆续宣布公共自行车停运。截至6月30日,通州区、怀柔区、大兴区、昌平区公共自行车已转为市场化运营并接受区级管理部门监管,其他行政区公共自行车全部退出运营。记者给上述四家公共自行车市场化运营企业拨打了电话,但均无人接听或拒绝回复。

“无论是资源还是管理模式方面,公共自行车都很难跟共享单车比较。因为共享单车有很大的资本投入,通过大数据去优化网点布局,而公共自行车在这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就相对较低。”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而且其盈利空间较小,政府在这时候撤出市场,交给市场化运营,进而投向其他的公益市场,这其实也是政府资本的一个职能,即完成对于新商业模式的引导,起到初期的示范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也认为:“随着城市内部交通的优化,在公共自行车已有网点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新的形式来促进城市的交通发展,提倡绿色出行,让市场化的手段加入进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公共自行车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标签: 自行车   公共   运营   组织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