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这场元宵盛会如期而至!你“闹元宵”了吗?

在元宵节这一天,

全家人欢欢喜喜聚在一起,

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这个年才算过得圆满。

每年这个节日,

杨浦都有一场备受期待的盛会

——四平路街道“元宵行街会”。

长街中央,一支行街队伍敲锣打鼓,喜庆过市。有舞龙舞狮的,有高歌码头号子的,有踩着高跷甩着花手绢的……20世纪初,苏北移民将此文化带入上海,在杨浦形成风俗,规模空前,自2005年起“元宵行街会”已举办17届。

今天(2月15日)下午,我们的节日“福虎贺新岁非遗过大年”——2022年杨浦区环同济第十七届“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市集活动在四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序幕,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广大市民如约相聚。

吃、做、玩,非遗项目集聚

本次活动由启动仪式、元宵灯谜和非遗市集三大板块组成。其中,非遗市集分为“美食市集”“手工市集”“制作市集”三个主要区域,包含传统文化、创意制作等领域的18个项目参与摆摊。

活动现场,除了包汤团、做花灯、画风筝等中国传统技艺外,还邀请到一心斋清真饭店的大厨,向居民展示杨浦区非遗项目清真面点制作技艺。每一个煎包拳头大,几两肉馅、几两面皮、皮上要掐几道褶,都有讲究。包子入锅几秒后滋滋作响,冒起油光,香气扑鼻,看得人口水直流。

此外,四平路街道还邀请到市级非遗项目“风筝制作与放飞技艺”、老北京戏剧绢人制作、非遗项目“剪纸”、传统文化“虎头鞋”,市级非遗项目“西郊农民画”等多个非遗项目的老师进行现场展示,为本场活动增添了浓浓的中华艺术之美。

社区居民、优秀志愿者代表、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医护人员、留学生等群体在欢笑中逛着摊位,看到新奇好玩的就坐下体验,如同逛庙会一般。包汤团、做花灯、制作海派布艺画、甚至捏起了一个个花饽饽……大家欢欢喜喜共度元宵佳节。

来自尼泊尔的谢瑞莎是同济大学留学生,本次活动中,她流连于虎头鞋和花灯制作,对包汤团也很感兴趣。谢瑞莎表示,没想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此有趣让她着迷。“这些都是我以前在尼泊尔没有见过的,像花灯、虎头鞋这种民间工艺品,工艺复杂,外观又漂亮。今天能有机会学习制作,我真是太高兴了。”

创新,也是传承的一种方式

虎头鞋制作摊位是本次元宵行街会的热门打卡点。负责人李宜君年近七十,学习虎头鞋制作技艺多年,摊位上满满的工艺品都是她的杰作。不过,面对摊位前的年轻学习者,她教的并非虎头鞋制作,而是学做虎头香囊。

记者了解到,李宜君的虎头香囊有其独特的审美和工艺,部分源自她的原创,她就经常以教授香囊制作替代虎头鞋制作。“因为虎头鞋制作起来非常难,工艺繁琐,许多年轻人做着做着也许就失去兴趣,导致整个技艺传承不下去。”李宜君介绍说,“所以我就把虎头鞋后半部分去掉,仅取鞋面工艺,配上香包塞入其中,容易制作,年轻人也更愿意学了。”

在李宜君眼里,创新,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目前,她仍在钻研虎头鞋与虎头香囊制作技艺,并期待着一代代年轻人将此技艺延续下去。

活动现场,四平路街道还为医务工作者、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安保人员及在沪留学生代表等“原年人”送上了元宵花灯,用温暖的祝福致敬坚守在岗位的“最可爱的人”。让他们不仅感受到节日的缤纷浪漫,也感受到春日的温暖。

“元宵行街会”是上海市非遗文化项目,是杨浦地区传承多年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四平路街道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本次“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市集,是创新与传统的有效结合,匠人与“后浪”的跨世纪交流,是文化服务多元化的有益探索。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让群众乐享“文化大餐”的同时,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营造了精品四平,睦邻和谐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 如期而至

来源:上海杨浦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