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适合发展预制菜?不会做菜也能烧一桌子菜…...
如果你完全不会做饭,又想在家里烧一桌子菜可能吗?可能。你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案:要么叫外卖,要么预约一位私厨,还有一种在今春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做法——购买预制菜。
在许多食品加工从业者看来,如果把预制菜的定义放得宽泛些,那么半成品、速冻食品,甚至方便面等即热、即食、即烹类食材,都可以算预制菜。它是食品行业工业化、标准化演进中的必然产物,在欧美国家已流行了几十年,在日本甚至已占到人均餐饮支出的近90%。
然而这两年作为“新风口”崛起的预制菜行业,显然是一个狭义的、更高门槛的概念。它指向那些加工起来方便,吃起来却有大厨风味,甚至能够体现生活品质的商品,常常也被称为快手菜。
快手菜市场的增长有多迅猛?从一组数据中大约可以窥见:据企查查披露,2021年,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4212家。2020年以来,获得千万级、亿元级融资的相关企业超过20家。甚至有机构预测,未来5-7年,预制菜行业有望达到3万亿元以上规模。
而在预制菜的“引爆”过程中,有一座城市备受关注,那就是上海。从业者普遍认为,上海是“最有希望做强预制菜”的地方,这究竟是为什么?未来一段时期,预制菜又能否成为本土一条发展新赛道?记者展开一番探访。
直面吃的“尴尬”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正餐类餐饮企业平均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高达21.35%。使用预制菜,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后厨人员数量、降本增效,还可以让餐厅的菜品标准化,实现连锁经营。
因此,国内预制菜最早发源于B端(面向餐饮门店)。直到2020年前后,预制菜才开始走进C端(面向普通消费者),从此启动大发展。
有人把这一变化归因于疫情。因为从时间点上看,正是由于一批餐企经营受疫情影响,才陆续推出自热火锅、快手菜等产品来抵消堂食损失。
然而,随着疫情局势趋于平缓,对餐饮整体影响也逐步减小,预制菜却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人们这时发现,原来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早已有了显性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超大城市。
张鸣来上海工作三年了,因为从事IT行业,加班较为常见。为了更快速方便地吃到一餐饭,他时常点外卖,或者煮方便食品。
从去年开始,他尝试购买预制菜,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鲜电商平台上,预制菜种类很丰富,从主食到轻食,从西餐到中餐,从功夫菜到甜品都有选择。买回来化冻加热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口味也不输餐馆。”
预制菜同时满足了都市消费者对品质和效率的双重需求,直击都市人在“吃”上的痛点与尴尬。
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告诉记者,公司从2020年6月启动布局预制菜业务,起初公司内部也有人不大看好。“特别是我们首次推出小龙虾预制菜,有几个做市场的‘老法师’说,预制菜肯定卖不过生鲜虾。”
结果恰恰相反,小龙虾预制菜在上线3个月内,销量就和生鲜虾打平,如今已远远超过后者销量。“可见只要口味足够打动人,大多数家庭还是愿意买现成的。”欧厚喜说。
打动人的还有预制菜的价格。在一些生鲜平台上,三盒700g的小龙虾,售价在100元左右。倘若在饭店里吃或点外卖,价格则可能要翻3-4倍。再以牛大骨为例,生鲜平台上销售的预制菜价格约为100元左右,而一些连锁餐饮店同样也是使用预制菜原料,同等分量售价则超过200元。
“这是因为相比餐饮门店,直面C端的预制菜免去了厨师、场地等中间运营环节,价格普遍便宜30%-50%。”欧厚喜说。
与此同时,预制菜消费场景的多样性也是其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今年春节期间,叮咚买菜在北京地区的销售客服经常接到一些咨询电话,问某一款酱肘子是否有货。一些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包装精美又实用,拿来送人或者带到亲戚朋友家一起吃,是很好的社交产品。
还有一些消费者对“回家吃饭”有深厚执念。预制菜的出现,补足了他们在个人厨艺上的短板,也满足了他们自己在家做饭的烟火气和仪式感。
去年,专门从事预制菜生产的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面向C端的产品销售额首次超过B端。“C端预制菜产品已占到我们总产量的60%以上。”公司负责人伍顺说。今年的销售高峰期,叮咚买菜的牛大骨预制菜单日销量可以超过1万份。
有投资人开玩笑,现在“人人都在做预制菜”,恰恰是因为在这个新兴市场,人人都有机会。
盘点食品的预制菜生产车间。
“吃”无边界,带来行业巨变
据上海市餐饮烹饪协会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共有81家企业推出205种团圆饭、年夜饭套餐或特色单品;盒马、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平台上的预制菜单品种类也同样数以百计。
丰富的商品供给给消费者带去利好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巨变。如今,不少预制菜企业已陆续成立了专门针对C端消费产品的研发部门,一批既精通食品工程学、又会做菜的复合型人才也在加速诞生。
在叮咚买菜的预制菜研发中心,每天有20多位预制菜开发师在现场忙碌。他们至今已开发了700多道预制菜,当然,也有相当比重的预制菜在开发过程中“流产”。
“这是因为相比过去把预制菜卖给饭店,当下技术挑战更大。”叮咚买菜预制菜一位研发专家表示。此前,他曾有过大酒店的厨师经验,也做过多年面向B端的预制菜生意。他指出,面向C端的预制菜一方面要在调味上要更加精准,降低消费者的二次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还要准确控制产品的火候和熟度,确保在消费者二次加工后,产品才达到最佳口感。
“这就需要厨师和食品工程师共同开发,前者负责味型的设计,后者负责通过工业化手段,将味型标准化。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或者技术上出现困难,最终的产品就无法呈现。”研发专家说。
目前预制菜研发人才紧俏。
以一道“脆皮五花肉”为例,许多预制菜品牌都想上线这道网红菜,但因为脆皮的酥烂和肉的软糯很难在消费者手中复原,因此直到最近,少数品牌才找到突破口,成功研发出该产品。“目前,行业内精通预制菜业务的人才还很紧俏,培养处于起步阶段。整个预制菜研发的操作技术流程,也还在不断探索前进。”一位食品工程学专家表示。
因研发和生产存在技术门槛,不少预制菜品牌选择和传统食品企业展开代加工合作。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现为十余个预制菜品牌做代工,也同时生产自有预制菜品牌盘点美味。负责人伍顺介绍,为了迎上预制菜风口,公司去年将位于宝山的工厂全面升级为全自动产线。如今,预制菜从清洗、配料、加工,到速冻、包装、存储全流程,人工的使用都被压缩到极限。“随着我们这样的加工厂生产能级不断提升,未来整个预制菜行业完全可以实现细分,术业有专攻。”
盘点食品进行了生产线自动化升级。
市场的细分反过来也促进了全国食品加工行业再发展、再升级。目前,叮咚买菜除了自建工厂外,还与数十家遍布全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合作。例如针对小龙虾预制菜的生产,叮咚买菜将原材料采购地和生产地都放在了“龙虾之乡”湖北潜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压缩食品从田头到车间的时间,确保产品鲜度。”欧厚喜说。
长于水产类预制菜的企业亚洲渔港,也在各地设有生产工厂。董秘夏珊珊告诉记者,产品统一在中央实验厨房研发后,再依据各地的市场需求和生产特点分发到不同工厂落地,既保证了生产效率,又培育了一批生产力适配的合作工厂,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目前来看,预制菜已对食品加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体现在冷冻技术的升级上。叮咚买菜预制菜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以往相当数量的食品加工厂不愿采用液氮冷冻。尽管这是当下效率最高的冷冻技术,能够在防腐剂零添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为食物锁水锁鲜,但成本高。“购买一车液氮需要十几万,用不了多久。”
然而,当保质期更短、食物鲜度要求更高的预制菜大规模出现后,人们发现那些硬件设施强、冷冻技术有优势的工厂往往更容易获得预制菜品牌巨头们的订单,无形中倒逼着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优化转型。
为什么说上海最适合发展预制菜?
采访中,不少工厂负责人、行业从业者不约而同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上海最适合发展预制菜。
“上海首先是我们最大的市场,占到全国预售菜销量的30%。”在欧厚喜看来,上海人尽管拥有挑剔的味觉,却同时也拥有尝鲜的勇气。再加上上海城市包罗万象,居住人群来自五湖四海,更是预制菜的天然试验场。“因此我们把许多新品试验放在上海。别的城市做预售,上海一定会做现售。”
叮咚买菜预制菜研发中心正在进行新品开发。
夏珊珊则表示,上海市民在对预制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上,全国排名靠前。“中国餐饮的中心在华东地区,而华东地区看上海。目前,预制菜在上海餐馆里的使用比重已经非常大了,除了连锁店,一些小型餐饮店也在使用预制菜。亚洲渔港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多个大型中转仓库和城市配送仓,而上海仓的周转率始终名列前茅,忙碌得几乎全年、全天候无休。因此,我们将来一旦开发面向C端的预制菜,上海一定是先发地。”夏珊珊透露,目前亚洲渔港已有计划,未来1-2年内在上海成立市场前端机构,负责核心的研发和市场端口业务。
除了市场基础,上海抢抓预制菜风口更大的优势体现在物流上。夏珊珊说,七八年前,如果一个预制菜品牌想要通过新零售渠道卖货,能够确保运输效率的冷链快递几乎只有一两家,且成本奇高。发一单一公斤的货物,纸箱、泡沫塑料加运费,商家一共需要付出50多元。
然而近两年,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间的、区域内的冷链服务商。尤其在上海,冷链干线物流、区域城配物流更发达,大大降低货物的流通成本。据介绍,亚洲渔港在其他城市的订单起送价是5000元,但在上海、北京、广州,起送价已降到2000元。借助物流设备优势、人员优势,预制菜得以打通最后一公里。“不远的未来,我们也可以像日本那样,实现大量冷冻、冷鲜预制菜商品唾手可及。”夏珊珊说。
此外,上海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生鲜电商产业,也为预制菜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欧厚喜介绍,预制菜要想保障品质和口感,全程冷链和快速配送是基础,“库存周转”是关键。目前,上海预制菜商品的平均库存周转在7天左右,相比过去的冻品动辄要在超市冰柜里摆放大半年,新鲜程度差异可想而知。
再加上生鲜电商在市内各个社区配置了前置仓,使得预制菜从离开冷库,到通过外卖骑手送至消费者手中,前后不超过半小时,大大降低运输环节对食物风味的影响。
因预制菜在上海起步早、销售面广,先行一步的过程中,也最先遇到市场准入方面的、强链补链方面的问题和堵点。
欧厚喜告诉记者,上海虽有不少预制菜加工企业,但卤味熟食厂以及沙拉菜供应商并不多,这在消费者日益追求轻食的当下,成为供应链上缺失的一环。
伍顺也指出,因预制菜是新兴事物,行业监管和市场准入方面还缺乏针对性。例如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过程中,一些冷鲜类的预制菜就因在传统的生产门类里找不到归属,从而无法面市。
此外,在今年的预制菜热销过程中,市场上的反馈也出现了褒贬不一的情况。有市民反映,购买的预制菜“偷工减料”,与图片不符。也有人吐槽,某品牌佛跳墙预制菜“工业味道很重,不敢吃”。食品专家表示,接下来行业应逐步出台对商家资质、加工过程、运输环节、配送环节的全流程监管办法,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也让相关企业发展得安心。
预测拥有3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会否前景光明,还有待各方的进一步努力,上海有机会、有能力,也有责任打出样板来。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