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沪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建成开放,迎来4位新“住客”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近日,4头麋鹿在进行了健康检查、佩戴追踪项圈后,被从隔离区放归至位于崇明新村乡范围更大且具备林地、湿地等多种生境的麋鹿栖息区内,标志着本市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基本建成。详见↓

视频时长15秒

这4头麋鹿是1公3母的搭配,于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分两批从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来到上海,先在上海动物园寄养了一段时间,后迁移至崇明新村乡。此项目是由市绿化市容局、市林业总站、崇明新村乡、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等多个单位联合开展。

初来乍到,麋鹿们对林地还有些陌生,一开始东张西望。在确定安全之后,迈开步子,向林地里走去。4个小伙伴汇合在一起,去探索它们的新家。

4头麋鹿取名“香香”“业业”“美美”“乐乐”,名字来源于新村乡稻米文化小镇的建设目标:稻香、业兴、村美、民乐。

整个项目占地300多亩,被划分为麋鹿栖息区、麋田(轮牧)区、隔离区、水源涵养区和科普宣教区5大功能区。

麋鹿栖息区除了有麋鹿喜爱的泥潭环境、生态湿地景观、芦苇滩等,在满足麋鹿栖息环境的同时,还营造了具有自然野趣的沼泽湿地景观,并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鹿鸣漾建设前

鹿鸣漾建设后

沼泽湿地建设前

沼泽湿地建设后

水源涵养区是一片水上森林,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层林尽染,水中有丰富的底栖动物。

麋田(轮牧)区用来种植水稻和牧草,水稻禾苗或收割后的秸秆可以作为麋鹿的料草来源。每年春夏插秧之前,麋鹿都可以在水稻田里撒欢。(文献资料显示:原始稻田就是利用麋鹿践踏过的沼泽地来播种的,因为那些麋鹿吃剩的叶子草根等都被麋鹿踩踏在泥里了,水和土一片粘糊,民间称之为麋田。因此有种说法,麋鹿的“麋”字是“鹿”下加“米”字。)

相关知识链接

丨 引入麋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原上海自然博物馆麋鹿研究专家曹克清考证,野生麋鹿的最后绝灭地区较多可能是在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部的滨海地带或沿海岛屿。

上海重引入麋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迁地保护,建立异地种群,是保护、扩大麋鹿种群和增加麋鹿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种源地,如江苏大丰,因种群增长而导致的栖息地、食源、种群密度、疾病等问题;

●另一方面,麋鹿保护的最终目标是恢复长期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重引入使麋鹿逐渐服习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成功放归大自然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新村乡地处崇明西北端,世代以水稻种植为主要产业。近年来,新村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在“生态”上下功夫,把优质水稻种植作为主导产业。麋鹿种群重引入新村乡,不仅在生境条件方面契合,也使得麋鹿文化和稻米文化相得益彰,体现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丨麋鹿的小知识

麋鹿的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隶属于偶蹄目鹿科麋鹿属。

麇鹿起源于中国中东部的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或沼泽,距今200-300万年,与人类出现的时间相当。种群数量最大时在琼、粤、湘、浙、沪、苏等多个省市都有分布。后由于栖息地丧失与捕猎增加,麋鹿数量锐减直至野外种群消失,清朝时中国境内最后一群麋鹿放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1900年,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一部分被运往欧洲各地。至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1898年后,饲养在欧洲各国动物园中的18只麋鹿被悉数买下,放养在英国乌邦寺庄园内。1985-1986年,中、英两国合作进行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共重引入麋鹿77头,麋鹿正式回到故土。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麋鹿数量已超过8000只,野生麋鹿数量总计达2855只。

资料:市绿化市容局编辑:林欣

关键词:

来源:上海发布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