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而不乱涨经验,信心十足待解封

3月28日,和煦阳光洒满上海崇明堡镇财贸村村委会的大院。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内,电话和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村支书”沈平和“小伙伴们”边交流信息边各自忙碌:为村民打印纸质核酸检测二维码、落实第二天检测现场布置细节、登记村民买菜和用药代购信息、协助排查密接和高筛人员、耐心宣讲村民足不出户……

这一天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崇明区先行实施封控,4月1日5时解封。身为上海远郊一名普通村支书,56岁的沈平对申城新一轮核酸筛查持有一颗“平常心”:“3月20日至今,堡镇每个村居已采取封控管理,主要道口只进不出、社会店铺基本关停。确保严谨细致,我们村再好好写一次‘作业’。”‍

蔬菜药品送上门,村干部变身代购

“姚老伯,帮你在村卫生室配好高血压、糖尿病药了,四天肯定够了。今朝开始,村里还要封四天,很多路口都封了,你尽量待在屋里。如果还要买药、买菜,就打电话,我们会代你买好送上门!”

说这话的,是财贸村村干部施瑾。上周的一个下午,她把帮忙代购的药物,放到第四生产队一位老年村民手上。接过装着“救命药”的塑料袋,施老伯眼里满是感激,“多亏你们帮忙啊,谢谢!”

堡镇位于上海崇明中部南沿,水陆交通便捷,是崇明岛区域性副中心。堡镇共有18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2021年末全镇常住人口52930人。户籍人口2750人的财贸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崇明村庄。

过去一周,只有7个人的财贸村村委会班子,要为170位管控对象免费提供“跑腿服务”。村民只需安心居家隔离、监测,剩余“开门七件事”,全由村干部、志愿者队伍解决。

“过去一周的封控,镇里菜场照常营业,村民可以提前一天‘电话点菜’。比如买一斤牛肉、5斤大米、半斤河虾,只要菜场买得到,我们村干部和志愿者第二天都会帮去菜场‘代购’,再逐一送货上门。”皮肤黝黑的沈平话语很平实,“28日起,崇明区开展新一轮筛查,这四天任务重了,我们要为1270户家庭‘代购’。”

为避免人群聚集,镇上菜场暂停营业四天。除了主食大米,村里为居民还提供蔬菜、猪肉、鲫鱼和河虾四种套餐选择,价格都是30元一份。“现在真没有3元一斤的散装大米,我们只能提5元一斤的本地袋装大米,你们可能觉得‘涨价了’,但眼下特殊时期,希望大家理解。”正在忙着登记信息的村干部顾滢杰,和村民耐心解释。

沈平告诉记者:“村民信任我们村干部,配合我们开展防疫工作,我们也要将心比心。对封控在家的村民,服务能细化就尽量细化,对老百姓的需求,能满足就尽量满足。”他还笑着说:“我们远郊有个好处,村民家里不缺‘地皮小菜’,大家也很体谅村委会,实在是‘米袋子见底’,再电话求助我们‘代购’。”

村内老人近一半,防疫更需接地气

堡镇财贸村的临时核酸检测点,设置在村委会西侧的户外篮球场上。村民们手拿着一张纸质二维码,只花短短几秒就完成核酸检测。阿姨伯伯们都表示,这个纸质二维码很方便,多亏村里的“年轻人”,要是自己申请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和市区居民大多直接用智能手机展示核酸二维码不同,崇明各乡镇的老年人居多,不少老人没有智能手机,甚至根本没手机。为确保核酸检测效率,崇明各乡镇直接为村民提前打印核酸检测二维码,再由生产队队长发放到村民手中。

沈平介绍:“崇明村庄的老龄化比较严重。以财贸村为例,70岁以上老人超过5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占户籍人口近一半,不便走动的老人近200名。考虑到老年人居多的实际,每次核酸检测前,我们都会为村民提前打印好检测二维码。”

财贸村村干部潘国琴比较年轻,电脑操作比较熟练,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承担这项任务。她说:“我们和志愿者一起,提前一天制作打印每位村民的核酸二维码;检测当天,如有村民临时从市区返回,现场申请制作。”

一开始,没有软件辅助,潘国琴和志愿者花了一整天,忙到午饭只能吃方便面。之后,志愿者团队不断改进流程,逐步把时间缩短到5小时。这次新一轮筛查村民要做两次核酸,潘国琴和小伙伴们轻车熟路,心里有底。一名医务工作者从长兴镇驰援堡镇,“我去很多区做过核酸采样,要比信息扫码录入的速度,崇明这个做法最厉害!”

堡镇各村居的核酸检测,一开始采取“阵地战”战术,每个检测点同时启动,但工位数量不多,检测完成耗费一整天。村里不少老人反映:“我们起床早,中午还要烧饭,村里能不能让我们做好核酸回家吃午饭?”通过反馈信息以及人员调配,各村改打“游击战”:核酸检测工位从2个增加到6个,缩短村民等待时间,完成后医务人员转战下一个检测点。

忙而不乱恰一周,自信赢下新战役

进才中学教师周女士是崇明媳妇,在市区住宅遭遇两天封控后,跟随丈夫前往崇明老家,却意外遭遇堡镇“封闭式”管理。过去一周,她意外发现,虽然几乎所有商店都暂时打烊并贴上白色封条,但罗森、全家等便利店24小时营业,“依旧能喝到一杯热乎乎的咖啡,我就感觉很治愈,心很定。”

3月20日,堡镇出现确诊阳性病例,虽然初期只局限于3个村,但存在扩散风险。根据市级专家意见及崇明区疫情防控办的决策部署,堡镇果断采取封控管理。除菜场、医院、药店等保障基本生活必需的机构外,所有社会店铺关停;周边地面8个道口进行交通管制,除涉及国计民生和疫情防控的车辆外,其余车辆禁止通行。

位于上海远郊的崇明,农村地区占多数,这里地广人稀,防范疫情更需要抢抓时间,尽早行动,跑在风险外溢之前。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迅速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村居发挥着重要重用。村民能自觉配合防疫工作,离不开基层村居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村居也要首先满足村民就医、用药、买菜等刚性需求。

“村居是防疫的第一线,基层社区工作者非常辛苦。”崇明堡镇副镇长宋清国感慨,“村居工作者承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三大任务:第一是排查人员。如果出现阳性病例,村里最熟悉情况,掌握着重要信息,对流调帮助最大。第二是社区人员管控,涉及密接、次密接、高筛、外省市及外区回崇人员的常态化管控,难度很大。第三是核酸检测筛查,一个村基本在2000人左右,农村多是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既要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又要确保核酸检测顺畅有序不扎堆,村居真的花了很多精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财贸村为例,面对十分繁重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任务,只有7人的村委会不可能包打天下,还是依靠发动热心志愿者队伍、区域内的社会力量,汇聚成携手抗疫的洪流。沈平告诉记者:“核酸检测这一天,除了村干部全体上阵,还会配备50多名志愿者,分别投入交通管理、信息录入、维持秩序等志愿服务。区域内一家经济开发区,最近多次‘投喂’牛奶、方便面和鸡蛋等补给,我们一起分发给村内的残疾人、五保户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在严格科学的封控管理下,从3月19日至3月27日,堡镇先后进行了5次核酸检测、一次抗原检测,47200多人接受检测,基本做到应检尽检,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对于财贸村29日启动的新一轮核酸筛查,沈平成竹在胸:“堡镇施行封控管理后,总体忙而不乱,镇里、村里已经积累了7天的实战经验,过去6次检测,我们村没一例阳性。新一轮筛查,我们只需要认真再做一次‘作业’。只要继续严格标准规范手势,织密扎牢防控网络,相信顺利解封、社会面动态清零也是水到渠成。”

关键词: 忙而不乱

来源: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