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企业辉能科技拟两年内赴海外上市,曾获奔驰投资

据彭博社消息,获得奔驰投资的固态电池制造商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辉能科技)近日披露了IPO计划,考虑于今明两年赴海外上市。

“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上市计划,也有明确的里程碑和目标。”辉能科技首席执行官Vincent Yang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辉能科技正考虑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赴美国或欧洲上市,并可能在IPO前再进行一轮融资,融资金额将超过上次,用于扩大产能。

辉能科技去年10月完成的上一轮融资总额高达3.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5亿),投资方包括丹丰资本、春华资本、软银中国等。在更早之前,辉能科技还曾获得一汽集团的投资。

今年1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辉能科技达成共同开发动力电池池的技术合作协议,。奔驰对辉能科技进行了数百万欧元的投资,并在辉能科技董事会占据一席。同时,奔驰还将帮助辉能科技在欧洲建立生产制造厂,新工厂最快将于2022年年底建成。

今年3月,Gogoro宣布与辉能科技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全球第一颗电池交换式电动机车固态电池原型。之后,双方计划将最新的电池科技导入二轮电动载具市场。全新的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在未来3至4年逐步迈入量产。

公开资料显示,辉能科技于2006年在中国台湾成立,是一家锂陶瓷电池研发公司,曾发明全球第一款固态锂陶电池(Lithium Ceramic Batteries,LCB)。公司拥有软性电路板和固态电解技术,产品包括软板锂陶瓷电池、软包锂陶瓷电池、高能量锂陶瓷电池等。

智慧芽数据显示,辉能科技的专利布局集中在活性材料层、柔性电池、锂金属电池等相关的技术领域。2020年,辉能科技45.1安时(Ah)的大容量电池产品在专业技术监督公司德国莱茵(TV Rheinland)实验室中通过了动力电池第三方测试并取得报告。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辉能科技研发的固态锂陶瓷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稳定性更高,且具有轻薄、柔性的,适合应用电动汽车和多类型的电子产品。

辉能科技此前宣布,其首条固态电池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咨询公司Researcher & Research的电动汽车分析师Jane Hsu表示:“辉能科技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了使用锂金属负极带来的技术难题,并有望实现量产。”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增长,科学界认为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的开发潜力已面临瓶颈,使用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近年来正成为最具前景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一。根据Lux Research报告,固态电池2035年市占率有望达到25%左右。

与采用电解液作为传导物质的传统锂电池不同,固态电池采用锂、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作为传导物质,能量密度和热稳定性能显著优于液态锂电池。在同一功率下,固态电池的总能量远高于传统锂电池,续航时间是传统锂电池的2-3倍,且体积更小、寿命更长、稳定性更高。

目前,全球电池制造商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寻找传统锂电池的替代方案。本月,韩企三星集团(SAMSUNG)和浦项集团(POSCO)接连宣布了建设固态电池生产线的计划,中国全固态锂电池公司高能时代完成了超过5000万人民币融资。

三星SDI曾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开发大型全固态电池单元和原型全固态电池单元,并于2027年开始量产。其竞争对手韩国电池巨头SK On计划在2025年之前交付固态电池,LG新能源计划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并在2027年-2030年实现固态电池商用化。

中国企业方面,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早在2016年就公布了其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路线。去年5月,宁德时代完成首批固态电池样品,预计到2030年实现量产。国内汽车巨头上汽集团也表示,将在2025年推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面向商业应用的固态锂电池。

在固态电池领域较为领先的日本丰田已经完成了固态电池制造,预计在2025年实现量产。根据三星SDI的数据,目前日本占据全固态电池技术相关国际专利的68%,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占比16%的美国和占比12%韩国。

数据来源:起点锂电

如果此次辉能科技的IPO计划顺利进行,将推动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募集的资金可以大幅提升该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方面的投入。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动力电池行业体量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通过上市进行扩张。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于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市值超过万亿。今年1月,LG新能源通过IPO募资107亿美元,目前市值近700亿美元。国内另一电池巨头中航锂电已在推进港股上市进程,计划募资15亿美元。此外有消息称,长城汽车旗下的电池子公司蜂巢能源也在考虑IPO事宜。

关键词: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