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部分中概股估值正处低位,二次上市后市值重估或不明显

“目前,部分中概股已跌出空间,相较其价值而言,当前估值水平正处于低位。不过,随着不少中概股积极采取股票回购等措施,重建投资者信心,长期来看,中概股价格终将回归。”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张伟雄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张伟雄是在安永《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行动与冷思考》报告发布会上做出的上述判断。

在估值方面,张伟雄表示,近年来国外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大。“因此,多方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下,中概股回归浪潮有望出现,特别是大型TMT企业的回港上市。”

具体而言,张伟雄指出,首先,是国内资本市场的认同,这是TMT等行业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中国TMT企业IPO数量总计超过150家,融资总额达3654亿元,彰显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相关企业的吸引力。

“其次,是政策的支持。目前,国家持续不断推出扶持和引导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例如,2018年首次提出了新基建,《十四五规划建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等。同时,在资本市场层面,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搭建了‘直通车’。”张伟雄说。

张伟雄进一步指出,很多中概股公司的业务场景根植国内,国内市场更加理解其价值。中国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在多领域领跑全球。相关企业的业务场景根植于中国市场,其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也最能获得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投资者的理解。

而具体到港股市场上,张伟雄认为,一方面,香港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是TMT等行业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基础。首先,香港TMT股票交易活跃,吸引着具备高度敏感性的新经济企业。据港交所统计 ,香港TMT股票的换手率高于香港市场整体的换手率。

“另一方面,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在2022年1月新修订后生效的《主板上市规则》中进一步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以及接纳第一上市地转换,这持续吸引了海外中概股的赴港上市。”张伟雄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港股市场,张伟雄认为,相关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也是一个选项。

“对于企业来讲,A股也在积极吸引中概股回归,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尤其是科创板先行先试注册制,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因此回归A股也是潜在选择。”张伟雄说。

不过,在估值方面,张伟雄认为,虽然二次上市也是二次机遇,但中概股二次上市后市值的重估或许并不十分明显。

“一方面,当前仍处于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初期,并非直接触达了更多的新增投资者,更多的是原有的投资者拥有了更多的交易地选择。另一方面,美股和港股完全可兑换,以及港币挂钩美元,这也使得股价表现很难因为在香港二次上市就出现大幅重估。”张伟雄解释说。

此外,张伟雄指出,以港股市场为例,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回归或者直接IPO,香港市场的资金会被分散,中概股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

安永数据显示,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以来,已有11只TMT行业中概股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时通过在港股二次上市方式实现回归。整体看,市场对于TMT行业的中概股二次上市也给予了正向反馈,9只股票在香港二次上市当日开盘价均高于发行价。不过,平均来看,收盘价与开盘价基本持平,因此二次上市对TMT中概股的股价与市值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