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如何积极应对家庭关系中的压力?
疫情在家,如何积极应对家庭关系中的压力
也许最近你会感觉到身体里有某种不爽的情绪,
觉得孩子可能比平时更不听话,
觉得家中老人变得唠叨,
觉得爱人不够体贴。
你在安安静静压抑着自己,也会因为一些小事突然爆发。
会自责,也会想向家人发泄。
疫情隔离政策把人“关”在了家中,让我们意外获得了一段与家人24小时密切相处的时光,也让我们的家庭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PART1.
压力如何作用
我们的大脑?
当下,我们不用坐班却没有确定的假期期限,天天上课却感受不到同学的友情、老师的严厉,公司无法运作、工厂生产被停……这些都是我们的“理智脑”感到陌生的情况,它给身体发出信号“我们的生活有麻烦了”。这时“本能脑”开启,发出逃跑的信号,心跳会加速让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而我们的“理智脑”知道你不用搏斗也不用逃跑,只要居家隔离就好。
当理智脑与本能脑的信息不一致时,两脑相冲突下“情绪脑”会出面调节,无助、烦躁、焦虑不安的情绪就产生了。
PART2.
个人如何从情绪
回归理性?
当生活出现了麻烦,明明很讨厌某个行为,却怎么都改不了,内心既烦闷又自责。这是我们的情绪战胜了理智,我们的大脑在逃避现实。那么个人如何从情绪回归理性呢?
1
首先,觉察
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变得比平常焦虑不安,会很想哭甚至情绪崩溃。
觉察身体的感觉:有没有无力起床,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觉察脑中的想法:有没有冒出“凭什么”“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完蛋了”。
2
然后,接纳
接纳事实中我们无法改变的部分,承认它的存在,就象接受一棵树在那儿,不管它的高矮、叶黄叶绿。
接纳现状会让情绪平静,不再迁怒家人。接纳让情绪脑获得休息,不再把精力和能量消耗在冲突里,从而让理智脑再度发挥作用。
3
最后,理智脑重获掌控
醒来后起床前,静静地听听周围的声音,车声、人声、风声、鸟声,感受每种声音音调的高低、距离的远近,只是听着,只是感受,不用思考和评价,这是一种正念状态,可以让人回归平静。
当肌肉不太紧张,情绪得以放松,大脑可以开启理性思考。
PART3.
如何调整家庭关系?
家庭是一个系统。
当个人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恢复了理性,系统中的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
自我关怀:照顾好自己
无论如何,都记得留些时间给自己,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只是花几分钟,在阳台上傻傻地看着树上的叶子。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低落或者烦躁,试着表达这种感受和情绪,或看到家人的这种情绪;不加评判地表达与接纳,这会让人产生互相支持。
亲密关系:努力去看到关系中积极的一面
家庭关系的冲突,虽然会因为疫情而激化,却不单纯地因为疫情而产生。
我们很容易将负面情绪指向最亲密的人。承认关系中的问题,并且努力去看到关系中积极的一面:争吵赌气之后,依然会去接纳、去修复、去重归于好,这些才是关系中最重要的。重新调整家务分配也是适应当下情况获得新的平衡的办法。
亲子关系:既亲密又独立
设计和安排家庭共享活动。比如共同看某档节目,分享各自的感受情绪收获;设计室内家庭娱乐活动等等,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也尽量留出各自的独立空间和时间。家长不要过多地去管孩子。当看到家长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孩子也会无形中受到影响。
长辈关系:接纳差异,理性沟通
我们与父母/长辈在思想观念、作息规律、饮食习惯上等都有所不同,相处久了不免会出现一些生活上的摩擦。老人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新的变化,我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去倾听对方的需求,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接受彼此的差异性,注重沟通的方式,求同存异,相处起来应该也没那么难了。
当渡过这个疫情难关,我们会学习到新的应对困难的途径,而我们也会获得由被动受约到主动把握的体验,感受“生活无限美好”的喜悦。
关键词: 家庭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