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产品“不敢用”的顾虑何解?工信部辛国斌:抓紧补短板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四基”)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基础产品牵一发动全身,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对装备和工程造成重大损失,客观上导致企业倾向于采购国外性能更好、更为成熟的产品。我国基础产品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而自主创新产品却面临(企业)‘不敢用’‘不愿用’的局面。”

4月23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举办的“2022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如是说。

对于这个现实问题,辛国斌指出,要抓紧把基础技术和产品的“短板”“瓶颈”补起来。要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完善“揭榜挂帅”等组织方式,加快攻关突破。

“要加强应用牵引,抓紧把基础产品用起来,推动更多产品在使用中实现从有到优。”辛国斌称,要发布优秀示范推广产品和工艺目录,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支持企业用好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优惠政策,解决“不敢用”“不想用”的顾虑,促进产品迭代创新,加快变成“能用”“好用”的产品。

除了聚焦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尤为重要。辛国斌表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到了4397亿美元,80%的集成电路高度依赖进口。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了、讨不来,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对制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技术实施了专项攻关工程。聚焦行业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继续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聚集,使制造业上下游形成联动、协同效应,加速科研成果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

当前制约我国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还有很多瓶颈问题,如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辛国斌总结道:“根子还是由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也能够从容应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关键词: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