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抗病良药”!每个年龄都有“黄金运动方案”,赶紧收好

身体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组织器官机能下降 30%,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三高、肥胖等的发生风险。


(资料图)

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指出,运动不足现已成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险因子。

而运动则是“最好的抗病良药”!

不过由于各个年龄阶段,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各个器官承受性等都不相同,因此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黄金锻炼方案”。

01、运动年龄表

1. 3-7岁幼儿期

3-5 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发展较快,身体协调性较之婴儿期有所增加,更适合户外运动。

推荐骑自行车,能有效锻炼孩子手、眼、脚的协调性,提升平衡力。

5-7 岁属于缓慢发育阶段,尤其是心血管发育比运动系统的发育还迟缓,尽量选择体力消耗不剧烈的运动,如游泳。

儿童可以通过游泳练习控制身体的能力,调节心肺功能,同时也可以整合一些发育的反射,这对于儿童的身体和学习都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2. 8-12岁的孩童期

此阶段的孩子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性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骨骼相对较脆弱,因此要避免强烈的运动冲击,并注意运动时长。建议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参加以下活动:

打乒乓球锻炼身体的灵敏性,减轻眼部疲劳、预防近视;

打羽毛球能放松颈椎脊椎,增加心肺功能;

打网球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学跳舞提高身体的柔韧度。

另外,这一阶段还是个体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期,对于各项运动机能处于“一学即会”的阶段。

因此,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些轻便类活动,培养兴趣。

3. 12-18岁的黄金期

此阶段是生长发育阶段,要注重骨骼生长及骨密度形成,同时也是心肺适能发育的敏感期,在锻炼时要尽量避开承重过大的运动。

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可以继续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也可以列入运动日程。

除了运动,此阶段要注意均衡饮食,有必要时可以增加钙质、维生素等的补充。

4. 18-25岁成熟期

此阶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率、肺活量,以及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弹性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

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不利于身体健康!

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培养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建议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最好有氧和力量训练结合,如健美操、瑜伽结合推举等。

5. 26-45岁发胖期

这一阶段是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压力较大,很多人都疏于锻炼,肥胖率的发生也变高。

因此,这一时间段要防止脂肪的堆积,减缓压力。

男士依旧要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如推举,但要控制好强度,不要过于勉强自己;

而女士可以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瑜伽、慢跑、爬山。

6. 46-65岁衰老期

这个阶段人的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主要以对抗骨质疏松、肌肉松弛为主,要以安全、简便为原则。

推荐健步走,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以增强或维持肌肉力量。

7. 65岁以后老年期

65 岁以后身体机能都是处于低水平,此阶段主要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跌倒、提升心肺功能为主。建议做轻柔的有氧运动并配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坚实肌肉、强化骨骼,并适当多补充优质蛋白质、钙质等营养素。

02、时间运动表

人体活动还受“生物钟”控制,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能事半功倍。

1. 上午——增强活力

早起晨练有利于提高神经兴奋性,能保持人体活力,而且《英国营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表明:

相比于早饭之后运动,在早饭之前进行锻炼能够多燃烧 20% 的热量,也就是说早饭前锻炼会瘦更快。

但早上人体体温较低,关节和肌肉最为僵硬,所以适宜从事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

而对于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锻炼之前最好先喝杯温水。

2. 下午——强化体力

下午(14:00~16:00)是强化体力较好的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可高出 50%;

另外,《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报道指出,下午锻炼还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

3. 晚上——体能峰值

黄昏(17:00~19:00)特别是太阳落山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肌肉和关节更加灵活,心跳频率和血压也最稳定。

傍晚锻炼的效果更佳,适合进行力量训练,并且运动时的受伤几率也会小很多。

提示:睡前 3~4 小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失眠。

关键词:

来源:上海静安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