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坚守!他们是患者最坚强的“医”靠:快讯

1月3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1月健康风险提示”,近期浙江省新冠病毒感染预计1月将进入高峰平台期。眼下正是吃劲的时候,如何顺利度峰 ,浙江准备好了吗?总台央视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蹲点采访,记录下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筑牢生命防线的一个个瞬间。

坚持就是胜利

做患者的坚强“医”靠


(资料图片)

最近,每天傍晚都是浙大一院发热门诊人多的时候。这位顶着沙哑的嗓音到处协调的医务人员叫来岚,是急诊科支援发热门诊的副护士长。在感染高峰期,全院1万多名职工,只有400多人未感染。前几天来岚也感染了新冠,好转后就立即申请返岗,加入战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发热门诊副护士长 来岚:病人变多了,之前也都预想到会这样子,就按照整个预想的方案去走,增加医生、增加护理人力,然后整个动态调配。

面对发热门诊高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启用提前改造好的发热门诊,最多可以日接诊7000人,单是庆春院区的发热门诊室,就从2个增加到19个,并抽调老年科、外科、麻醉科等40多名医生,每天按照病人数量变化动态调整。

面对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群增多,如何减少病人等待时间,减轻同事看诊压力,有着14年急诊经验的来岚,给护士们培训,如何快速分诊、急救、识别和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等等,和大家一起不断优化就诊流程。

记者在发热门诊蹲点发现,由于不少患者合并基础病,诊疗时间长,在这里除了问诊,医护人员还要及时安抚患者们的焦虑情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发热门诊副护士长 来岚:大家难免有情绪,那这个也是我们医护人员需要做到的心理护理。毕竟他在家里可能不舒服好几天了,他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的,跟他解释到位,其实我觉得大家都还是挺好,也都是很配合的。

患者家属 许坚:就医还是比较顺畅的,医护人员坚守在岗位上相当疲倦。他们在承受最大的压力。医护已经很辛苦了,现在多体谅医生倒是真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就是背靠背打仗的战友。为了患者的性命相托,为了和战友协同作战,尽管医院发出通告,让身体不适的同事好好休息,康复以后再返岗,很多医护人员还是症状刚有好转,就纷纷请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金柯:虽然这么发通告,但是确实各个地方都缺人,总是要有人干活的,我是自愿来的,我们自己跟医院说我现在没问题,你们如果有事情可以派我。反正先来吧,自己年轻的,都还好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住院医师 冯岸云:我们这边是哪里缺人,哪里上去的。我现在就是在发热门诊排班的,一般一天都是上8个小时。

记者:那你现在受得了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住院医师 冯岸云:还可以吧。这个病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医院里也是缺人,大家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的坚守岗位,都是倒下一批上去一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很多的职工踊跃报名、前赴后继。尤其是占我们医院三分之二的青年医护,他们说我能上岗,这一点使我非常感动。给我这一次在防疫工作中更大的一颗定心丸,有他们在我们医院就没有什么困难,有他们在我们一定能够胜利,一定能够坚持到最后,曙光就在前面。

打赢疫情攻坚战,要有信心更要有办法。医院动员全院力量,扩容发热门诊、增设第二急诊、提前改造重症ICU,跨科室、跨院区腾空病区,整建制地调整为新冠病毒感染病区,全院统筹医护人员、组建支援梯队,完成1800多名医护人员的调配支援,增加了2360张床位。通过分级分区诊疗,有效分流轻症患者,保障急危重患者的治疗空间。医院的急诊、重症、感染、呼吸等学科,建立联合巡诊机制,每日三班及时收治当日危重患者,确保生命通道畅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三甲医院要兜底,应收尽收,担当起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责任。我们重症病房的一个救治能力在不断地扩容,用时间的空间来换取我们健康的空间,我想胜利这一天一定能到来。

把好入口

为急诊患者兜底的特种兵

在采访期间,我们认识了一位为急诊、重症患者兜底的“特种兵”,他叫李彤,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ICU重症监护室的主任,同时还兼任急诊科主任,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两个最忙的科室连续奋战,用医者仁心的勇气和担当,为患者极力做好兜底保障。

最近,随着浙江省各地市转运过来的病人逐渐增多,李彤已经快两周没回家了。

84岁的胡爱莲老人,曾经中风,有基础病和肺部细菌感染,从外地转过来时,已经病情危重,出现了插管的指征,虽然已经征得家属同意,但是李彤却跟ICU的医生有个特别的交代。

每位高龄老人都是家里的宝贝,像对待自家的老人一样对待患者,怎么用最小的创伤帮他们渡过难关,是李彤考虑最多的问题。这个晚上,经过多种尝试收效甚微,万不得已,李彤最终为老人实施了有创抢救。

记者:当时在急诊,为什么不给她插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ICU兼急诊科主任 李彤:舍不得,说不定还有那么点机会老太太能熬过来,虽然这样的机会比较小,但是直接放弃太可惜了,这个跟家属的想法是一样的。

一头是ICU,一头是急诊,李彤面临的都是比较紧急的情况。他说,自己就是把好第一关的特种兵。除了及时发现、收治危急重症患者,李彤还要见缝插针地接诊救护车、为家属判断老人病情、为产妇排查风险因素,还要随时进行心理疏导。

三年前新冠疫情刚刚暴发时,李彤曾在ICU奋战了一个多月,和当时相比,这拨疫情以来,医护人员因感染导致人手紧张是最大的挑战,最艰难的时候,李彤咬牙坚持自己去顶夜班。眼下随着同事陆续返岗、兄弟科室前来支援,抢救室床位、急诊门诊的诊位以及团队医护人数,都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ICU兼急诊科主任 李彤:我是入口,医务人员做的这个事,跟一般其他的工作不太一样,其他的工作有的时候是可以暂停的,我们做的工作不能暂停。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 林健)

关键词: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