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褚晓波:上博北馆将“罩住”长江二号口古船,考古参观同时进行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图片来源:东方网
上海博物馆今年将筹建其第三座馆,也就是上博北馆。2023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座馆定位“考古”,是为长江二号口古船而建。将来,这将是一座活态博物馆,考古和参观同时进行。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步判定为清朝同治年间商贸船,是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2022年11月,这艘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并整体迁移至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相关资料图)
这次打捞,载入文物保护史册。2023年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写道: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进长江口古船考古发掘工程,完成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
褚晓波介绍,进入船坞,也意味着这艘古船进入了实验室考古和文物保护阶段。以往,文物打捞后,先建博物馆,因为建博物馆过程非常长,文物本体容易被破坏。所以,这次,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以及后续的博物馆建设同步进行,这种模式,褚晓波称之为“套娃式”考古,目前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尝试。
首先,上海会在古船沉箱上建一个临时保护舱,防止沉箱被日晒雨淋,同时能恒温恒湿。这个“保护舱”预计于2023年10月前建成。
接着,在保护舱的外面,将建一个考古工作站。工作站建成后几年时间内,考古工作人员将原地展开实验室考古和后续保护。
在保护舱建造的同时,2023年,上海博物馆将启动第三个馆,也就是上海博物馆北馆的筹建工作。这个馆的定位,是以考古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核心内容就是长江口二号古船。
北馆选址就在船坞地块内,建成后,把古船全部安放在室内。“从我们现在开始建保护舱、工作站、再到博物馆,一个比一个大,就像套娃一样,一个个罩在外面。这么一来,保证我们古船始终处在一个室内的恒温恒湿的空间里。”褚晓波说道。
其介绍,上海博物馆北馆,预计“十四五”期间可以启动建设,顺利的话,在“十五五”期间会建成对外开放。
褚晓波称,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周期预计至少会超过10年,也就是说,博物馆造好了,考古工作还将在博物馆里继续进行。届时,很多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也能同步看到真正的古船考古发掘现场。“也因为此,我们说,上博北馆是一个活态的博物馆,观众的体验迥然不同。”褚晓波说道。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3-01-14 10:29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3-01-14 10:29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