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自是高陵终在望,图形恨对楚囚归:天天速讯

《覆水》

于禁在写遗书。


(资料图片)

这是他回到洛阳的第一晚。有诏至馆驿,天子明日将陛见。

终是等到了这一刻。他手忙脚乱地找了面镜子,镜中映着的人,还不满六十,已是须发皓白,形容憔悴。

也只是没有死而已。

他自知死得太迟了。当初若从庞德那里分一点胆气,就不至于令整个魏国蒙羞。身为左将军,空持节钺,七军三万先送了关羽,又送了东吴,明公的满腔信任被付之东流。

按律,阵前投敌,罪在不赦。明公没有像汉武诛杀李陵全家那样,已是最后的仁慈。他问心有愧。

也许明天就是伏法之日。

想到子女将有一个被砍头的父亲,于禁执笔的手开始发颤。他统军数十年,以法御下,在同袍看来,是杀人不眨眼。肉袒匍匐,一刀两段,从来如此。他的血不曾冷,已经预见了刑场上是何等难堪。可若是以一己之死,免了亲人的罪愆,那还是值得的。

遗书的措辞反反复复修改。最终他横下一条心,只写了七个字:

“汝父无节行,勿念。”

圭儿,这是我能为你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于禁不通文史,因此就不知道董卓入洛之前,何苗对大将军何进的苦苦劝谏:

“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次日曹丕大会群臣,“于禁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人群中有些微的躁动,很快就默契地平静了下去。

于禁一步一叩首行至殿心,始终没敢多看别的地方一眼。离他最近的人发现,他的头已经全白了,瘦得脱了形。

“罪臣……”

本该谢罪领死,可他一出声就哽咽了。羁留吴楚那些日夜,如惊弓之鸟,衔悲茹恨。就连身上这套衣裳,都是吴人看他实在窘迫,给置办的。

于禁从来不知道,自己竟是如此贪心。起初只想活命,后来又想活着见一见明公。明公撒手人寰,他成了断线风筝。如今辗转归国,羞口难开,却的的确确抱有妄念。按虞翻说起来,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御座上的人终于看够了,“将军何必如此?”

这不是他熟悉的声音,却依然如雷贯耳,肩膀不能自抑地颤栗。他无颜以对,伏地再拜,眼泪流得更汹涌。

纶音滔滔不绝,说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名字:

“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於殽,秦、晋不替,使复其位。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

这是容他戴罪立功了。

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看不到群臣的脸上,已经显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

荀林父是中行氏的始祖,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两人皆贵不可言,又岂是他一介武夫能比的?再者,庞德杀身成仁,被陛下誉为归元于国的先轸。孟明视可是先轸的俘虏啊。

幸免于难的人捧着制书退了下去。

似乎是懂的,可又不全懂。那字里行间,总埋伏着深不可测的机心。

于禁可以背诵每一本兵书,默写每一条律令。但是再往上就不能了。华容道,人人惶恐。“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明公说了八个字的人名,他只觉脑子都绕晕了。那威风凛凛的关云长却撤开阵型,放了他们一条生路。后来在江陵,吕蒙也试图与他攀谈。他又愧又痛,能听进去的,不过二三。

群臣还未散去。他斗胆去请教:

“那位荀将军,还有孟将军,究竟是什么典故?”

没人告诉他。有的甚至失笑。只有司马懿安慰他:“陛下是说,既往不咎了。”

仲达是陛下从公子时的心腹,他的话,自然是可信的。

于禁胸中腾起了希望,嗫嚅着又问:

“我罪深重,不堪再任旧职。陛下许我自赎,这安远之号……?”

司马懿不动声色的脸上,也出现了一层硬壳。这种情绪,他曾经在江南见到过:

“安远么,自然是希望将军能恪尽职守,让海内清宁了。”

然而曹丕给他指定的第一个任务,却是出使东吴。

于禁当晚就失眠了。

他怎么能去,怎么敢去。就在回国之前,虞翻还警告他:“你不要觉得我东吴无人,只不过我的进言不被采纳罢了。要不是至尊仁慈,你早就死了!”

他们自恃救命之恩,残杯冷炙有德色。于禁动辄得咎,说什么都是多余。

在这样的囹圄里,病魔缠身,幸好还能念一念明公。

于禁拥有极好的记忆力,几乎是过目不忘。明公那些诗文,他即便不得甚解,也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一朝沦为降虏,受尽白眼,只能通过默诵平生所学,支撑着活下去。

倘若死前能去拜一拜高陵,他情愿选择还朝受罚。

陛下果然是善解人意,特地叮嘱他,先去邺城一趟。

陵屋森严。他没来由地感到心慌。

有使者接引。于禁不敢高声,仍是一步一叩首,直至曹操的牌位前,含泪行了君臣大礼,这才抬头望去。

一幅崭新的帛画,赫然映入眼帘。

画的是他,像如今一样跪着,只不过叩拜对象换成了关羽。那死去的敌将升帐讯囚,他已屈服了,偏偏还有个庞德,宁为玉碎。

但凡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天子的意思:

——你变节了,怎么还有脸活着?

所有的讥嘲詈骂,在瞬间卷土重来:

丧师辱国贪生怕死矫揉造作背主之徒……

没有人相信他的廉耻。他像一枚铅块,不断地往下坠。惭恚之情却往反方向而去,最终冲破了喉口,化作碧血一汪。

“安远将军这是怎么了?”声音似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询问,但轻佻。

他极力捂住嘴,但血液还是不受控制地从指缝间滴下:

“臣……不是有意把地面弄脏的。”

使者踱步上前,只朝那滩鲜红瞟了一眼,嗤笑出声:

“原来将军的血还是热的。”

他已无力再答,只能任由那刻薄的言语像鞭子一样落在脊梁上:

“可是您早干嘛去了呢?临危处难,反不如庞令明那个降将——哦,现在是壮侯了。”

他闭上眼睛。使者的攻击却不肯放过。鞭子已化为绳索,将他全身牢牢缚住:

“这里是高陵。这话是太祖武皇帝生前所叹。您啊……”

他的心像是被活活摘了下来。就如同三十几年前闹黄巾时,大军过处,常见的场景。

“先帝知您三十年,樊城之战后,他不认识您了。”

又是一口鲜血。

他曾经那么盼望生还,如今却恨自己不能及时死去。

这幅画后来载入了史册,以其精准的打击力度,先是震惊了那位来自西川的著作郎,后又激怒了为天下君王作通鉴的史官。那时高陵的地表建筑早已被毁,他们却如身临其境,秉笔直书。

而在灼灼彤管照不到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些事,一些不值得记录的琐事。它们就像汉水包围下的樊城,得失寸心知。

于禁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高陵的。待他神志稍转清明,已经躺在馆驿的榻上。一只手上扎了针,有人在为他诊脉。空气的味道是苦的,是伴随他堪堪两年的药味。

……陛下不是要他死吗?为什么还有人在救他?

他说不出话。医官也没和他解释,只命人点了一炷安神的香。于禁昏昏沉沉,很快又睡过去了。

邺城宫中,甄夫人面如止水,询问医官:“如何?”

众人都道,于禁已是油尽灯枯。

两道好看的蛾眉蹙成了一团。甄夫人挥手令他们下去,只思索了片刻,就传心腹人前来:“速召于圭来见。”

她的心腹领了命却不动身,“臣恐夫人违了上意。”

世人皆知,甄夫人的美,如日出冰山,令人不敢仰视。如今这清冷的严冰,衬着窗外的北风,更添凛冽:

“便是砍头的罪犯,上了刑场,也允许家人作别。”

心腹不再争执了。甄夫人将目光转向高陵的方向,语中无限伤感:

“告诉于圭,若他还念着一缕天伦,就来邺城见最后一面。”

于圭全家从保宫被释,一共还没几天。他听了来意,起身后的第一句就是:“我不去。”

“郎君是何言也!”来人失惊,“父子乃天性,忠孝是大节啊……”

“他自己不忠,凭什么要我尽孝?!”

于圭愤怒的眼睛几乎喷出火来,满腔委屈一并发作:

“……就因为他降了关羽,我一家老小都被贬为庶人了。要不是樊城固若金汤,徐将军力挽狂澜,我们两年前就被砍了!我妹妹遭人退婚,至今嫁不出去。说句不敬的,幸而我母亲去得早,不然,还不知要受多少罪!”

若不是碍着血亲伦常,他恨不能不认这父亲。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啊,平时标榜得严毅威重,临了,节操丧尽。

“这不是于将军之意。”来人重声道。

于圭愕然收声。他想起了于禁的遗书,短短七个字,是那样卑微,又决绝。

“这是甄夫人之命。”

无限记忆涌上心头。于圭咬着嘴唇,迫使自己不去想关于父亲的一切。

“好教郎君知晓:于将军病入膏肓,就在这几天了。”

这几天里,一直有人劝着于禁:忍死须臾,令郎马上就赶到了。

于禁已知是甄夫人力排众议给他续命,羞愧不已,“……何以克当。”眼泪却早流干了。

他自是不安,甄夫人左右亦不安。人人都知道天子的心性,夫人与安远将军非亲非故,何必多此一举?

甄夫人从容道:

“安远二字,典出《论语》。圣人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陛下若真想让他将功补过——且不论于将军有没有能力招降东吴——君无戏言。似此当面赦免,暗地诛心,又置诸高陵,岂先帝之所望?”

寥寥数语,已属犯上。但她无畏。她见惯了曹丕的矫情自饰,这一回,不过是让一个罪臣无地容身。于禁苟延残喘了太久,就此病死了,倒也算解脱。只怕他的后人,将永无宁日。 

这些城府暗算,于圭都不清楚。他怀着无边的怨怼,走上了邺城馆驿的台阶。侍从引他入室。榻上那个老人,白发萧然,面如死灰。唯有期待又躲闪的目光让他相信,这就是阔别两年的父亲。

他站在原地,不言不礼,却无端地感到燥热。孟冬方至,室内已笼了许多炭火。侍从见机,取了壶水,将其中一盆浇熄了。

于禁的目光随着炭火一并黯了下去。他又开始咳嗽,唇边全是血沫。他想对儿子说:对不起,我回来晚了。可他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

于圭终是有所动容。他望着父亲翕动的嘴唇,抢在前头,生硬地吐出几个字:

“请大人放心,我会照顾好全家的。”

黄初二年秋八月,孙权既已称藩,遣于禁等还。十一月,受封大魏吴王。魏使邢贞南下时,孙权随意地问了一句,于禁如何。对方一反骄横的前态,切齿道:

“反复之人,不劳下问。”

而当益寿亭侯于圭请旨,扶柩归泰山时,人们都已知道了,死去的将军,谥号是厉侯。

两百年后,有人说,他这是罪有应得。

又过了四百年,一位诗人宦海沉浮,深深感慨: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汉水依然浩浩汤汤,流经襄樊。没有人在意,建安二十四年那个雨夜,一位军人的命运在这里拐了弯。

首发于2022年11月

关键词: 安远将军 矫揉造作 一个又一个

来源:哔哩哔哩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