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 | 长江的前世今生:热推荐
长江——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长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程6300余km,落差约5400m。流域面积180万km²,约占我国国k土面积的18.8%。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958亿m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
拟开展的长科院沌口基地水文化建设项目
有关展项效果图
(资料图)
拟开展的长科院沌口水文化建设项目
有关展项效果图
《诗经》云:“滔滔江汉,南国之纪”。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绝大部分曾是一片汪洋。这片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大江,究竟经历了哪些地质发展和古地理演化,才最终形成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瑰丽秀美又气势磅礴的长江?
位于云南石鼓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长江三峡的进口——瞿塘峡
时间回拨到2.5亿年前的早三叠纪时期,那时还没有长江,长江流域绝大部分是一片汪洋。
长江流域早三叠纪早期古地理略图
(请横屏查看)
三叠纪时期(约2亿年前)的印支运动构造阶段,长江流域北部从巴颜喀拉到秦岭-大别山出现大规模造山运动,横亘于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海封闭,并在流域北沿出现一条北西-东西向的宏伟山系,奠定了流域北界的古地理格局。
长江流域早侏罗纪古地理略图
(请横屏查看)
从侏罗纪到早白垩纪(约1.4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构造阶段,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出现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一条宏伟的陆缘山系。其内侧沿武夷山、南岭构成长江流域的东界和南界,而外侧则阻断了太平洋海水的入侵。长江流域西部,中特提斯海出现并侵入唐古拉山一带。这一时期长江流域的地势总体是东高西低,水系向西或西南流出。
长江流域晚白垩纪古地理略图
(请横屏查看)
从白垩纪晚期至第三纪(约8000到65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长江流域古地理发生显著转变。在流域东部,长江中下游出现大小不一的断陷盆地,其中最著名的有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陆缘山系逐步解体。在流域西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到约3000万年前的晚第三纪,横断山系出现,形成了长江流域的西部边界。这一时期长江流域的总体地势由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
晚第三纪(约3000万年前)以来,在逐步增强的新构造运动、冰期与间冰期频繁交替的气候影响下,古长江逐渐由互不相通的内流及外流型河湖体系贯通为一条东流入海的外流型大江,形成今日之长江。
古长江由互不相通的河湖体系逐渐贯通,形成外流型大江的过程又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中期(约1100万~100万年前),三级阶梯形成,四川盆地诸水与江汉-洞庭古湖贯通。
及至上新世,青藏高原抬升到2000m左右,我国三大阶梯地形的轮廓初露端倪。与此同时,中小幅度(数百米级)的断块差异运动,使古长江流向上产生了若干断隆与断陷。它们在地形上表现为断陷谷、断陷湖与断块山相间排列的地貌构造格局,这一古地貌特征为长江东流入海设置了重重叠障。在大凉山隆起以东,古长江虽已切穿鄂西断隆,集四川盆地诸水经三峡地区汇入江汉-洞庭古湖,但尚未形成东流大海的局面,古洞庭湖仍属内陆性湖泊或河湖盆地。
长江流域早更新世古地理略图
(请横屏查看)
(二)早更新世晚期(约100万~73万年前),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形成。
上新世以来逐渐增强的新构造运动,大致在100万~120万年前达到高潮,这时青藏高原海拔已抬升到2500m左右。古长江上游河段向源侵蚀能力增强,切穿了大凉山断隆,四川宜宾以上现代金沙江水系雏形已经形成。宜宾以下,流入江汉-洞庭盆地的古川江水道继续保持畅通,但汉江盆地以东的古长江仍无统一水道与东海沟通。这一时期出现的九江-黄梅盆地仍是内流型河湖盆地。
(三)从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中期(约73万~2万年前),长江全线贯通,经太湖注入东海。
中更新世中期(约50万年),全球进入90万年以来最高温时期,古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源高山区的冰川加速融化,中下游低山丘陵区受夏季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量增加,古长江年均流量猛增。下游大体由芜湖向东,穿过低缓的茅山鞍部,经太湖注入东海。至此,古长江经历了漫长的地史演变,终于由若干孤立的内流型河湖体系(部分为外流型)串联为东流入海的浩翰大江。
长江流域中、晚更新世古地理略图
(请横屏查看)
(四)从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2万年前至今),长江经南京入海,形成今日之局面。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加速隆升,10万年内上升幅度高达2000~2500m,这对长江上游有较大影响,表现为长江及其支流强烈深切,形成壮观的大峡谷及回春性河曲,如玉龙山虎跳峡、嘉陵江深切河曲等。另外由于末次冰期来临,东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最大下降值达150~160m之多。由此,江苏平原上的短程入海河流强烈溯源侵蚀,在切穿南京丘陵后,又于芜湖附近袭夺了长江中上游水流,转经南京入海,芜湖以东的古长江河段废弃。随后江汉平原北的古云梦泽,因长江和汉江的泥沙淤积、三角洲扩展而逐渐消亡。古洞庭湖随着古云梦泽消亡和长江的南移而逐渐扩大,至元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周极八百里”。清末以后,洞庭湖由于四口分流加速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等原因而日渐萎缩。鄱阳湖曾于晚更新世末期几近消亡,中全新世重新成湖,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太湖基本上形成于中全新世,后经历多次水陆交替,近代也进入收缩期。至此,今日之长江基本形成。
拟开展的长科院沌口基地水文化建设项目
有关展项平面图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飞,严沛漩主编;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编.长江志卷2 水文、勘测第3篇工程地质勘察.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03.
2.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长江流域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9.
3.朱振宏,程卫民主编.长江400问.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9.04.
4.王杰等主编.长江大辞典.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7.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3-02-16 20:33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3-02-16 20:33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