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事通!采用新型冷冻治疗系统,难治性哮喘有望迎来一种新疗法

上海医生正在临床上探索一种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技术:支气管腔内冷冻去神经术。

3月9日,46岁男性患者高天(化名)尝试了支气管腔内冷冻去神经术治疗难治性哮喘。本文图片  受访者 供图


【资料图】

3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这一信息。据这项技术的发明者、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负责人李强表示,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我国的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尽管近年来我国哮喘的防治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依然有10-15%的患者即便在接受了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后,其症状仍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难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不好,需要频繁就医或住院,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李强进一步表示,此前研究显示,在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状态下,过敏原、香烟烟雾等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气流受限和粘液高分泌等病理生理表现。而针对迷走神经的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有效改善哮喘、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在手术治疗方面,利用射频消融技术开展去迷走神经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也存在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易穿孔等问题。

因此,李强带领医学团队另辟蹊径,考虑在支气管迷走神经富集的区域,采用冷冻球囊的方式开展去神经术。“相比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术后不易形成疤痕,对周边邻近的正常黏膜和软骨影响更小,还可以有效抑制肉芽生长,可能更适合用于肺部迷走神经消融。”

手术中使用的冷冻球囊。

冷冻消融术离不开一套新型冷冻治疗系统,其中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冷冻球囊。2018年12月,李强团队与宁波一家企业正式组建研发团队,由医生说出临床需求,工程师根据临床需求去研发相应的产品,并不断在原有冷冻球囊基础上改进技术,使其满足镜下操作以及腔内消融处理的需要。

产品研发出来后,首先需要动物实验。研发团队历时24个月,用了65只羊开展临床前的探索。“试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常常出现球囊尺寸过大引起气道狭窄或者由于冷冻时间过长导致穿孔,经过2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技术体系,最终验证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强说。

46岁男性患者高天(化名)尝试了这项最新的技术:支气管腔内冷冻去神经术。他来自内蒙古,体型偏胖,肺功能较差,5年前哮喘发作,曾在多家医院治疗,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经外院医生介绍,他来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参与了这项手术治疗。

在术中,患者需要全身麻醉,球囊在患者支气管内打开后,表面温度达到零下140摄氏度,当球囊触碰迷走神经富集的隆突下第1-2个软骨环间,支气管黏膜局部瞬间出现一层冰晶。“结冰”部位面积非常小,片刻后冰晶迅速融化,消融完成,整个手术仅仅花费了20分钟时间,术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并非首例应用于临床的支气管腔内冷冻去神经术。早在2021年2月1日,东方医院呼吸介入中心已经完成了世界首例支气管腔内冷冻去神经术治疗难治性哮喘。此后两年来,完成了15例重度哮喘患者的支气管腔内冷冻去神经术治疗和为期1年的随访,取得了良好的初步临床疗效。1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运动耐力、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同时多数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李强医生与46岁患者进行术后交流。

李强表示,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完成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注册,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有8家医院联合开展这项研究,这一治疗技术的理念、方法、治疗设备均为世界首创。

“目前,我们还将持续招募年龄大于18周岁且小于65周岁的人群,且确诊为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人群,但有过敏性哮喘、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人群并未被纳入这一临床实验,我们预计这项研究总共将招募近200名患者参与,最终评估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李强说。

关键词: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