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青春期叛逆难题如何解?黄玉峰、万玮等专家大咖共话教育之礼_环球快看

“熊孩子”“社会戾气”“网络暴力”……中华民族自古重礼,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好生活的建设中,如何通过教育让负面词汇影响减小,社会之礼发扬光大?日前,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上海市写作学会、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等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君子养成大会”在上海市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举行

论坛上,专家教授、名师名校长齐聚,共话“教育之礼与君子养成”,探讨家庭、社会、学校培养青少年礼仪文化素养的典型性问题。

尹后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学校被人打了,要先打回去!不少父母会这样教自己的孩子。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却深刻记得母亲教给自己的,是全然相反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吃亏就是便宜,母亲对我说不要跟人家计较”,尹后庆说,正是这样流传千百年的智慧警句给自己带来最深刻的思考。“不打回去,是否可以在其他方面胜过对方?是否可以和对方再进行一次沟通?这样的努力让我将重心放在自身的成长上,最终造就了现在的我。”


(资料图片)

今天的君子文化,它的传承重要的是精神传承,而精神传承中其实我们要跟当今整个社会所弥漫的戾气,或者说有一些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争斗,让我们千年一贯的君子文化能够通过文本传承,通过今天的精神传承能够得以延续。

陈军:学校之礼最根本是平等

礼的内涵很丰富,在校园的角角落落中无处不体现着礼之教育的重要性。

市北中学校长陈军说,学校之礼最根本的是平等,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学校之礼,方式、方法、途径有很多,最根本的是什么?总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的,对于孩子的成长,包括学校老师、校长、员工都是在学习中的,是一个学习中的人,应该有一种宽容,也可能做不到,不能够达到知书达礼的境界,但是我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协商,在一起相互辅助、相互指导、相互交流,是在学习的,这就是学校。

在学习当中,我们强调鼓励的比较多,但是有时候要直言不讳,因为学习是在成长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问题。有了问题怎么办?在社会环境当中可以回避,但在学校环境当中不能回避。孩子有问题了,有错误了,怎么办?指出来,应该是有批评的,应该是有诤言的,这个是和学习相关的,是以知识为价值尺度的。包括老师有问题了,学生也可以指出来。在学校教育当中,在进行礼的人格、规范、道德当中,平等是一个关键。

万玮:使儿童养成如呼吸一般自然

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得出君子之礼和绅士之礼间存在非常多的共同之处。

万玮引用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观点,洛克认为绅士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学问四个品质,所以学校的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和礼四个部分。体育在洛克心目当中排行第一,排行第二的是德育,第三位是智育,礼仪教育,他认为可以视为德育的一部分。洛克特别强调礼仪的教育,教师要以身垂范,不是简单的苛责训斥,要防止两种不良礼仪,扭捏羞怯和行为不检点和轻慢。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另外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理解和宽容,使儿童养成如呼吸一般自然的常规。

万玮校长一直提倡一个概念叫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但是学校作为社会跟真实社会有所不同,因为学校允许学生犯错的,学生在学校里犯错代价是最小的。我们就要打造学校作为很小的社区或者村落的文化,在这个社区里面师生关系就特别重要,学校的文化就特别重要。所谓的情感浸润实际上更多通过学校文化,通过师生关系——教师的以身作则深入进去

“我在学校里经常跟学生交流,有校长午餐,学生的自主性非常强。学生社团很丰富,有些社团需要学校支持,学生就直接来找我,当然,为了得到许可,他们要做相对来说过得去的文案。如果我觉得这件事是可行的,我会答应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觉得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得到认可,他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家长:给孩子宽松悟道和平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教授向世清根据自己长期的家教教育实践和实验性探索,从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剖析“礼”之有效建构:不能纯粹“纸上谈兵”、不能简单“重复训练”、不能仅凭“记忆背诵”、不能单靠“死板模仿”、不能仅有“模板行为”;而是特别需要“方法思维”、特别关联“心理心态”。

礼体现在孩子身上,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知识习得;更是一种习惯养成。礼本身在这个意义当中不仅仅是知识,一定还是技能、方法、思维,更是意识、习惯、心态、情感、价值观。

向教授说,感悟是让孩子自己沉思,心静不下来的时候,永远是浮躁的,没有悟的过程。现实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忙,忙得什么时间都没有,除了做作业,除了考试,除了背知识点,其他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反过来,让我们的知识学得很低级,没有办法达成真正的高级思维,在建构礼的时候一模一样。

要始终关注孩子有“宽松悟道”的概念,给孩子空间,给孩子时间。“闲”方可“贤”,第一个闲,空闲闲暇,第二个贤,贤德贤能。在进一步基础上,最终必须趋近“知行合一”,代表着所有感官实现统合。我们的行靠足,行靠手,知识内在的各种感官传感处理信息,达成对外输出的核心。所以知行合一希望能够让孩子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反复内化,而不单单是反复学习。

礼的养成,尤其在家庭,尤其在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和关键期。礼的养成,是交互的过程,由行为内化为心理意识并习惯外化的过程。

孩子进入初中后,家长需要转换角色,不能像以前一样管孩子,所以礼的养成过程,青春期从初中到高中是孩子真正自我情感建立与内化接纳时段,这个时候心理情感的顺应和谐至关重要。

说起有孩子要出走,出现逆反等,家长尽量让这些从一开始就不要发生,一旦开始有萌芽,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平等观、你的顺和,家长自己要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儿。君子养成,尤在“礼之养成”,以礼相待,给青春期的孩子平等待遇,他们的“礼”才能真正养成。

礼,礼尚往来。

蹲下来和孩子平起平坐,不光是行为上平起平坐,更主要是心灵上。家长有这样的概念,就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就会行遍天下,有他的能力了。

家长:让爱和美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学生家长严禧汶通过分享与女儿的相处点滴,强调了在家庭相处中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感官体验,这渗透在家庭教育的每件小事中,也是构成孩子最基础的意识形态。她认为真正的礼教是有感而发的一种本能,并不是一味强迫孩子去接受。

严禧汶女士分享,北京某个机构抽样调查三千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显示,56.28%的孩子给出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什么是家庭之美?其实就是我们给孩子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尝到的,这些渗透在家庭教育的每一件小事里,这也是构成孩子最基础的意识形态。当孩子底层世界的构建是美好的,就不用去担心他追逐那些非常庸俗的文化。“我的孩子不喜欢看短视频,因为她觉得浪费时间,我也不用担心她陷入混乱无序的精神状态,我看她每天精力充沛好像可以干很多事情。”

问起女儿为什么喜欢五浦汇,她说妈妈你知道吗?食堂里面那个卤肉面很美味,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美是有一件一件他们所看到、所听到、所感受到的事情组成的。

我们不是礼教的约束者,而是美和爱的传达者,只有我们把爱和美传达给孩子后,这个礼教的种子才能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如果你的孩子在叛逆期,不要焦虑也不要担心,作为母亲严女士分享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做好每一顿饭,说好每一句话

天地之间有大美,有一天他的天地能更广阔的时候,这种礼教之美会唤醒他,让他在面临任何困难和痛苦的时候,烟花一笑。

黄玉峰:礼是对幸福的向往

论坛最后,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分享,“敦厚而崇礼,温故而知新”“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这个旧或者固并不是过去的意思,而是本,根本的东西,根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也就是说最终是为了人的幸福,我们的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幸福。礼是对天地的敬畏感,对幸福的向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人在其中也,礼是一种敬畏感。我们不但要尊重天地,敬畏天地,要尊重父母、孝顺,还要尊重我们周围的人、陌生人。礼之用,何为贵?最终要达到合,处在这个环境当中人才感觉到幸福,所以有和谐、和美、和睦、和生、和合,另外得到一种平静的内心,所以是温和、祥和、和气等等。

来源:上海升学       作者:崔翼琴

关键词:

来源:上海升学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