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讯!【电台道】天津唯一女性火化师:甘愿做好生命“守门人”

在这里呆的越久,我就越是相信,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越它,进入另一个阶段,其实就是门。我能作为守门人,送很多人穿过那扇们,对他们说声“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

电影《入殓师》里的经典台词


(资料图片)

也是90后姑娘陈益冰最喜欢的话

她是天津殡葬行业里的“独苗”

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女火化师

每天都在特定的房间里

看着炉膛火光升起

守护着逝者的最后一次远行

她正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生命最后的告别变得更有温度

早晨七点,在天津市第三殡仪馆的遗体火化间里,身材娇小的陈益冰在一众男同事中格外显眼,一身蓝色工作服干净平整,一副粉框眼镜夹在白皙的皮肤上,马尾辫整齐地束在脑后。

房间内机器轰鸣,陈益冰和大家说话都要提高音量。此时周边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在炉前,陈益冰和其他同事们无一例外的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但到了炉尾,热浪又会迅速将汗水烘干。每一次操作,他们都经历着干湿交替的双重“烤”验。每一步操作,陈益冰都非常仔细,她要时刻注意着火化炉内部的燃烧情况,适当调整温度,确保遗体充分燃烧,保持骨灰洁白。通常从火化结束到收集骨灰只有短短十分钟的冷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火化炉根本不能完全冷却下来。在收集骨灰时,因为需要直接靠近,陈益冰整个脸被炙烤得通红。

陈益冰和组长高琪在检查炉内情况

01 误打误撞成为行业“独苗”

1994年出生的陈益冰是地地道道的川妹子,性情直爽、待人热情,爱玩、爱运动、爱打扮,和大多数90后、00后的女生一样,提起自己的偶像王一博来,津津乐道,业余时间捧着手机追星、追剧、磕八卦。

2020年从山东潍坊学院毕业后,因为不想做“996”的工作,所以放弃了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又因为不想“回家继承家业”,就让弟弟和父母学习做生意,自己决定到别的城市看一看。

“就会比较好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外面读书就会去很多地方旅行,或者去交往一些朋友,就不想老是窝在家里面。”

在网上寻找工作机会时,陈益冰将目光锁定在了天津。

生活中的陈益冰

2020年一整年,天津的各种考试只要符合条件可以报考的,陈益冰一个都没有落下。

“报了税务局的国考,又考了交警、公安,还考了自然规划局,但实在考的人太多了,都没考上。”

说到这,陈益冰俏皮地吐了吐舌头。2020年年底,陈益冰无意间刷到了“遗体火化师”的招聘信息,她决定试一试。没想到,笔试顺利通过了。在面试前参加资格复审的时候,陈益冰第一次真正走进遗体火化间,即使做过无数次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感到了惊恐。

“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是清明节,估计领导们也是想在复试前给我们打心理预防针。”说到当时的情景,陈益冰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遗体,躺在转运车上,穿着红色的寿衣,他盖的又是红色的被子,从头盖到脚,因为平时只有在电视上见过,所以一时间还是觉得惊恐的。”

“可是陪着呆了一会儿,看久了就没事了,其实这些逝去的人看着就像是睡着了。”陈益冰向这位逝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经历了什么,但是他让我确定了这份工作我可以做。”

02 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对自己负责就可以了

2021年的7月1日,陈益冰正式入职,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四川老家的亲人时,并没有得到全部的支持:“意料之中的,我的奶奶和母亲还是很支持的,可我父亲到现在还是让我再考虑换一份工作。可是我也不需要去说服他,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对自己负责就可以了。”陈益冰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陈益冰工作照片

入职后,陈益冰向老师们学习经验技巧,从扫码、核对洽谈单,到入炉、火化,再到如何和家属更好地沟通,她都事无巨细,勤学勤问。刚刚成为火化师时,陈益冰时常会被烫伤,“温度回落到300度后,要将骨灰收集起来,一旦慢一些就会影响后面的节奏。虽然带着专用手套,却不可避免地受到高温的影响。”

外行人眼里,火化可能只需要一个开关键的操作。而实际上,按照遗体火化师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火化师需了解火化原理及燃料特性、火化机操作与维修、污染物净化原理、烟气净化设备知识等。每一具遗体都要根据其性别、年龄、体重、死亡原因、冷藏时间等因素,定制火化方案。

2021年8月1日,通过考核的陈益冰开始了第一次独立操作。“当时非常紧张,那是我第一次在没有师父和同事陪同的情况下操作设备。”提起第一次工作场景,陈益冰还是紧张的提了口气,“在上班前,我反复在脑子里过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工作中也不停地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过了技术关以后,陈益冰对这份工作也有了更多领悟。

今年36岁的高琪是陈益冰的领导和师父,从事火化工工作12年。他曾经给陈益冰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5、6岁的小孩子过世,由于人体骨质发育不完全,年龄小往往很难在高温火化后保留骨灰。他的父母来找我们就想留下哪怕一点点骨灰当做念想。看到那个场景后真的受不了,我和他们说虽不敢担保一定可以有,但我会尽最大努力的,但真的太难了。”

通过调试,不停地观察炉内的情况,一个小时后,当高琪郑重地把一小捧骨灰交到年轻夫妻手上时,他们早已泣不成声,连连感谢。

“干遗体火化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个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体验。要尽量让家属从悲伤到平静,日后回想起这段最后的告别,除了伤痛还能有欣慰和温暖,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陈益冰一直把师父说的这件事和这些话记在了心里。

在火化间外等候的逝者家属大多是悲伤或急躁的,陈益冰都会在交接骨灰时安慰家属,不忙时也会耐心地倾听家属的诉说。

陈益冰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字条,里面工工整整的写着“谢谢你,守护好‘他’的最后一站,让他有尊严的离开。”

正是这张陈益冰时常带在身边的字条引发了她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知。

“给我字条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阿姨,她的丈夫去世了。他生前是医学教师,生命的最后无偿捐献遗体,在做了两年的‘大体’老师后,阿姨又遵循爱人的遗愿,火化后骨灰撒海。”

陈益冰逐渐放慢了语速:“从阿姨不多的言语中感觉出来她的悲伤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对爱人的崇拜、思念,更有不舍。”

说到这里,陈益冰哽咽了,“我敬佩这位逝者,也敬佩这位阿姨,他们用尽他们的爱心去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而我必须要做的是让他更有尊严地离开。”

在将遗体送进火化炉前,陈益冰为逝者又整了整衣服、被子,深深地鞠上一躬,缓缓送入炉内,并不时观察着炉内情况。

在收集好骨灰,将骨灰盒认真擦拭后,陈益冰郑重地交给了家属。

“随后阿姨抱着盒子坐在旁边很久,直到我下班也没有离开,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一个人的悲伤,我可以那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陈益冰静静地陪着,默默地站在那里,眼泪也不自觉地跟着流了下来。从口袋里掏出纸巾后,也给家属递了过去,并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轻声说着“节哀”。

“阿姨和我点点头,哽咽地说了‘谢谢’,说‘只是想再多陪陪他’,阿姨临走前将这张纸条交到了我手中。”

话语间陈益冰眼眶又红了,“我开始觉得我的工作非常的有意义,因为每个逝者都是别人心中的挚爱,我们是最后一程的护送者,真的挺神圣的。”

03 我们做的是生命的文化

“经常会有家属看到我是女生就很震惊,可能是觉得我个子太小了。”

说到和家属的沟通,陈益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家属看到我后多多少少会有些好奇,会问的多一些,但这也说明了大家对殡葬行业关注越来越多。我也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我们这个职业的价值,认可我们,改变大家对殡葬行业的偏见。”

殡葬工作,每天面临的都是分离之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生命最后的告别变得更有温度。陈益冰说,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工作中的高琪和陈益冰

下午两点,与最后一名等待的逝者家属做完交接后,陈益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洗漱后换上自己新买的衣服,准备去和朋友逛街、看电影。

来天津两年时间,陈益冰落了户,结交了不少新朋友,还为自己添置了一辆小汽车,等到歇班时,开着车去旅行,完成自己从小“想出去多看看”的心愿。

作为目前天津唯一的女性遗体火化师,陈益冰也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女孩子来并肩作战。在陈益冰看来,他们做的是生命的文化。

如果是产科医生是人生的第一站

那么遗体火化师就是人生的最后一站

是他们让无数逝者体面地离去

不避讳谈论死亡

是遗体火化师们的特点

在二三十岁的年纪里

他们甘愿做好

生命最后的“守门人”

关键词:

来源:北方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