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消息!走,骑牛踏青去!

今天,一起来认识

清代白玉牛童


(资料图片)

牧童放缰信走

自带田园氛围感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诗句只言未提仲春闲情

却字字尽显清明逸致

而这件童子牧牛玉器

也引出一番余韵邈然的踏青图景

牧童身背斗笠,坐在牛背上小歇

左手擎鸟,右手持笛

一副自得其乐的表情

“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

牧童放缰信走

长长的牛绳随意搭在牛身上

讲究的就是一个“稳”

△“动起来”的白玉牛童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小家庭的耕作模式

意味着儿童往往要很早参与农田劳动

“男耕女织童牧”

对于牛背上的孩子来说

最开心的时光莫过于放牧归家

慢悠悠地从小径上缓步走来

在无忧无虑的童年

有的是时间享受和煦春风

自带一种田园闲适的氛围感

清代玉雕艺术

古玉雕的艺术高峰

玉匠以简洁的线条

将童子牧牛的动作神态琢磨得惟妙惟肖

意境自然清新极富田园趣味

尽显工匠高超的雕琢技法

和独特的艺术匠心

代表了清代雕琢技法的高超水准

清代玉器在产量、质量等各方面

都是历朝之最

选材精良,设计巧妙

意境高雅,雕工精美

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高峰

△清 青玉松崖童子牧牛山子(天津博物馆藏)

乾隆最爱玉

当时很多工艺品的设计制作

都打上了他的审美烙印

再加上玉材的丰富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玉文化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

综合技术的高度发达与成熟

使得玉匠手中的作品栩栩如生

骑牛的牧童

活跃在各类名家作品上

牧童形象不仅是玉匠们手中的爱物

也多见于画册、图轴和各类石器

△清牧童骑牛砚台(天津博物馆藏)

这件清代牧童骑牛砚台极富灵气

牧童将草帽高高抛起

风拂杨柳尽显山间闲趣

砚台虽静水墨间却见风动

△清乾隆玛瑙巧作牧牛图烟壶(天津博物馆藏)

清乾隆时期的玛瑙巧作牧牛图烟壶

利用玛瑙上的黑瑕

雕刻成牧童骑牛等图案

因材施艺的制作方法

取得了掩瑕扬瑜的效果

△李可染牧牛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著名画家李可染最爱画牛

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充满泥土味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闲暇自在的牧童们

不仅成为创作者喜闻乐见的素材

也是他们对回归田园

享受“慢生活”的渴望

曾经的车马很慢牛更慢

何不像归来的牧童一样

偷得浮生半日闲

好好看看这个春天

关键词:

来源:绿色青浦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