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变增量 迈进新“食”代——漯河食品产业三链同构转型发展案例分析

【核心提示】2021年9月,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优势再造战略作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关键一招”。会议明确,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推动内需规模优势向供需协同优势转变。

优势再造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传统优势是否变为发展胜势?记者深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漯河食品加工企业、焦作修武县云台山镇等地,蹲点调研,通过树木见森林,记录我省传统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关键之变”。


(相关资料图)

策划:河南日报社编委会

统筹:孙德中

执行:万川明 任国战 屈 芳 李英华 董 娉 王 映 张培君

河南日报记者 孔学姣

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转变,为的是让现有“存量”变成优质“增量”,实现长板更长。

图① 中大恒源展厅内摆放的天然糖珠。河南日报记者 孔学姣 摄

在漯河,双汇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卫龙跻身行业领军企业,中大恒源、微康生物等企业正在崛起,“中国食品名城”金字招牌越发闪亮。

河南是传统工业大省,工业总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五,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在食品产业已连续15年稳居全国第二位的背景下,如何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让食品产业优势真优、优势更优、优势长优?记者深入漯河进行了探访。

延伸产业链

让优势真优

行走在漯河经开区,入眼即是一家家食品企业。

总部位于湖南的盐津铺子于2020年在漯河建立分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2022年,漯河厂区营业额达到1.3亿元。“投产以来,每年都保持了几千万元的增长,今年前几个月营业额是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盐津铺子有关负责人王贺亚说。

膨化食品市场竞争激烈,“开门红”背后有何秘诀?王贺亚分析,除了过硬的产品和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之外,厂区周围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给企业提供了很大便利。生产沙琪玛用的鸡蛋来自正大集团、面粉来自中粮集团,都离厂区非常近,距离近就意味着成本降低。

一个龙头企业,往往能够带来一条产业链,让独木成长为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双汇、卫龙为龙头,漯河全市拥有各类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97家,产品覆盖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食品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

与江苏淮安、福建漳州相比,漯河食品产业仍面临着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本地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不够多等问题。漯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集群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通过强链条、育龙头、建生态,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在“食品+”理念引导下,漯河谋划建设20个专业园区,依据专业园区精细绘制20条产业链招商图谱,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宠物经济专业园区就是着力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而规划建设的专业园区,以宠物主食、零食、保健品为主导,引进了艾德奥、维阿特等多家头部企业。

将食品产业优势变成产业生态优势,正是河南以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新优势的重要一环。到2025年,我省将培育100家左右国内一流的“链主”企业,形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等7个万亿级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价值链

让优势更优

2001年,卫龙将中原传统小吃牛筋面加上调味料,研制出了第一根辣条;如今,卫龙再次换挡加速、领跑行业,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车间内,RGV小车奔跑着自动装载运输等待装袋的半成品,自动理料机将成袋的散装产品分装成盒,一片式包装机将封装完毕的小盒自动包装成箱,自动码垛机将纸箱垒放整齐等待运输……“从第一步原料加工到调味、包装全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卫龙CEO孙亦农说。

牵手院士团队,共建传统美食研究联合实验室;制定《魔芋即食食品》《调味面制品》等团体标准,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卫龙在产品创新、渠道精耕、营养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放心辣条”到“营养健康辣条”升级,把一包五毛钱的辣条卖出了几十亿元的销量。

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食品企业来说,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这些企业的共同困扰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的关键技术缺失,企业创新应用场景较少。要想改变现状,推动更多食品企业迈向高端,坚持以创新发展提升价值链成为关键环节。

图② 在位于漯河的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工作。 张艳 摄

前不久,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召开,以新型创新平台带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传统食品+未来食品’双管齐下,服务和创新双轮驱动全面提升食品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原食品实验室主任任发政表示,要提质传统食品、培育新兴食品,布局未来食品。

中原食品实验室运营以来,已为双汇、卫龙、伊利等近200家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57次,突破关键技术16项,转化科技成果73项。

完善供应链

让优势长优

临颍的辣椒、西平的甜菜、禹州的迷迭香……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在中大恒源经过分离提纯,化身成为高附加值的天然色素和功能性原料。中大恒源生产的产品涵盖了11个大类、46个品种,是国内外上百家知名企业的优选供应商。

“辣椒红”是中大恒源最早推出的产品之一。距离中大恒源厂区不远的临颍县王岗镇素有“中国辣椒第一镇”之誉,有着30年的“麦椒套种”历史。站在5G“麦椒套种”基地放眼望去,簇新的二代无人播种机、施肥机、收割机等一字排开,将各种监测数据上传到平台,根据辣椒知识图谱,实现自动灌溉、施肥、植保,真正破解了“谁来种”“如何种”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与食品工业的适配性。

在微康生物,一袋袋益生菌粉被添加到双汇、南街村等企业产品中,带动传统食品迭代升级。通过“益生菌+产业”模式,微康生物与双汇、元气森林、良品铺子等几十家企业合作研发益生菌产品,打通食品、生物医药等10余个关联产业,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步增效。

“长期以来,国内大约90%的原菌粉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我们实现了反向输出,有40%左右产品出口。”微康生物副总经理赵啸天说,以融合发展打造供应链,提高供给效率,带来多方共赢。

放眼国内一流食品企业,无不重视供应链体系建设,润滑关键环节,提升供应效率。漯河也在着力推动食品产业与食品电商、食品会展、食品文旅等领域有机链接,逐步形成产业链之间链链相通、要素之间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的食品产业生态。

业内专家认为,实现“产、城、链、园、人、文”相融互通、协同发展,食品产业将迎来全新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我省肉类、果蔬和面粉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冷链食品和休闲食品产业链。”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提升产业集聚度和集群竞争力,促进以食品产业为代表的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数说

2022年全省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8.0%

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7.2个、2.9个百分点

布局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建15家省产业研究院28家省中试基地

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83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4家

6家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名单

漯河肉制品、信阳毛尖、长葛蜂等7个产品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培育28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申报国家试点示范项目

数据整理/孔学姣

鹤壁市淇滨区百佳产业园辰芯科技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工作。本报资料图片


大事记

●2021年10月21日

全省首个智慧岛——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揭牌亮相

●2022年2月7日

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议召开,进一步营造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树牢“起跑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强烈意识

●2022年4月11日

我省公布第一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15个产业集群榜上有名

●2022年7月30日

兴港新能源产业园动力电池、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022年9月

我省公布首批河南省产业创新中心名单,8家中心位列其中

文字整理/孔学姣


短评

“链”出产业新优势

□于晴

一家家企业犹如一颗颗珍珠,串珠成链、光彩四射则价值倍增。来到漯河,笔者感受到了农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进军的潜力空间。从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到蔬菜提取高附加值天然色素,生产益生菌粉打破国外垄断,漯河名副其实是一座因“吃”而兴的城市。如今,随着食品加工产业链延展,诸多食品品牌在漯河崛起,产业链上汇聚企业超7000家;产业生态日趋形成,中原食品实验室挂牌运行服务企业研发,制定魔芋、辣条等生产标准填补市场空白,品控质检护航食品安全……

食品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6、全国的1/60,迈向现代化“食品名城”,漯河产业门类已然大而全,何以强而优?漯河向何处去,不仅关系到现有产业基础能否抓住机遇,在未来发展中抢滩占先,更是全省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转变探索的一个缩影。当下,不少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发生深刻变化,挑战无处不在。粮食生产能力、工业门类齐全等都是河南的传统产业优势,但制造业创新能力弱、龙头企业少、品牌影响力不强也阻碍了产业产品、技术装备、材料器件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河南是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一字之别,不仅意味着加工制造能力增强,更意味着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和生产方式突破创新。区域竞争优势不会一成不变,千帆竞发,不进则退,只有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让“链主”更强,让优势产业集群能级更高,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淬炼优势成胜势。

(原载于2023年4月7日河南日报)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