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奋斗|从业三十余年,手艺人把乡土与艺术融入草编

王勤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署名除外)


(资料图)

在上海市嘉定区的徐行草编工作室中,草帽、隔热垫、提包、挂饰等草编作品琳琅满目,这些都出自王勤和她的徒弟之手。王勤拿着一个草编包介绍:“像我手里这个包,就是草编和皮具的结合。我们和艺术品博物馆一起做了几款文创作品,十分受欢迎。”

草编的工艺流程包括去苋、开劈、染色、搓绞、模具和编织等6个步骤,徐行草编工作室将浓郁的乡土风情、流动的生活气息和柔美的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充满了当地特色,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的同时又具有实用价值。

王勤和她的徒弟所编织的草编作品。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王勤和她的徒弟所编织的草编作品。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有一双巧手,但要拿得起一根长一米多的黄草,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用黄草编织大师的一句话说:“会易进难。”可能用两三天时间,只学了会黄草编织,但要使黄草从你手里变成有价值,就难了。

作为黄草编织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市市级传承人,王勤干这行已经30多年。

上小学时,她的心就被黄草编织“拴”住了。在奶奶、外婆、妈妈的熏陶下,很快掌握了黄草编织技艺。到了上中学时,大人手里的草编活,她都能拿得起来,作品也能拿到市场上出售了。随着年龄增长,王勤的编织技艺水平也一天天攀升,可她从未满足过。有一次,她拿着作品去向黄草编织设计大师计学成请教。计大师当即指出这件作品不足之处,回家之后反复琢磨修改,第二天,当她再次把作品拿给计大师看时,他已经找不出毛病了。

王勤在编织草编作品

作为市级传承人,王勤全身心投入到了草编传承事业中,探索从传统平面编织转向立体编织,将草编与其他元素进行融合,使传统草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0年,王勤所设计编织的草编提包参加世博会秀空间展示。2013年,设计编织的草编灯笼参加“春动徐行”民俗文化之旅展示。2014年,王勤从师父计学成手中接下了徐行草编名师工作室的重任,挑大梁主持工作室。从嘉定工匠到上海工匠、上海市劳模,王勤完成了传统草编手艺人到非遗传承人的转身,工作室也不断“ 升级”,先后被命名为“嘉定工匠王勤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巾帼创新工作室”,2022年,王勤工作室被评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古老的手艺需要创新。”王勤也希望,能够带领更多的草编手艺人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前进。

为了进一步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行草编,王勤充分利用当地黄草编织的传统优势,群策群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吸引更多的志愿者与群众参与其中,将草编文化推向更宽广的舞台。她经常组织相关志愿者培训和手工编织比赛等,扩大编织志愿者的队伍,以提升志愿者们的黄草编织技能。

王勤深知,要使草编文化发扬光大靠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她参与录制了《海派百工》等十多部教学片和纪录片;还主动参与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培训指导活动70多次,受训人次达1万2千多人。

可喜的是,如今草编的传承有了新突破:学校开设了课程,孩子爱上了草编,草编后继有人了;也走进了中华艺术宫、美术馆和其他区镇,被更多人喜欢。

王勤说,她将继续用志愿行动,将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