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手机拍照,办了一场摄影展|全球百事通

“五一”小长假快要接近尾声,出去游玩的朋友们,你们玩得心花怒放还是迷失在潮水般的人群中呢,快点抓住假期的小尾巴,放松心情,到思南书局看展吧!

4月19日至5月21日,

“上海手记——张力奋手机黑白摄影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思南书局三楼举办,

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

是张力奋过往六七年

用手机拍摄的上海影像。

张力奋,上世纪60年代生人,生长于上海,26岁赴英,2016年重返沪上,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于复旦新闻系时,他就用相机拍摄黑白摄影,断断续续,拍到智能手机时代。在记者来到展览现场时,张力奋正在给观众介绍此次展览,之所以取名《上海手记》,因为“手记”一是与“手机”谐音,二是取记录之意。

张力奋在展览序言中写道,上海有句闲话,叫“望洋眼”。手机抓拍,就是我新世纪的“望洋眼”。手机小且精怪、隐匿,易侵犯人与空间的安全感。这些手机定格的黑白上海,逼你凑近些,换两只眼凝视,享受陌生感的体验。

展览中的有些照片,是张力奋在黄浦区拍摄的,讲到对黄浦区的城市印象,张力奋说,小时候他几乎每年都会到住在牛庄路的姑妈家和表弟表妹一起过寒暑假,在印象中牛庄路是个很热闹的地方,牛庄路的旧货市场里面可以买到各种各样做收音机的电子器件,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在同一条路上的中国大戏院,演京剧、黄梅戏等各种各样的戏;还有就是到南京路上的沈大成买点心,到弄堂里的老虎灶泡开水,都是非常美好的记忆……近几年,他抽空再回到牛庄路时,除了自己熟悉的中国大戏院,其他所有小时侯熟悉的地方都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了一个路名。

城市记忆是一座城的文化之魂,展厅中摆放的两个展柜吸引观众驻足,里面放着张力奋收藏的老上海的日常器物、老报纸。他希望通过这些老物件,可以勾起观众童年的回忆。据了解,展期内,老报纸每日一换,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市民记忆的温床,可以给他的上海影像做个“伴娘”。

这个小展,是我找回故土上海的一站。一城之喜怒哀乐,市民之坚韧,影像封存记忆。

——张力奋

关键词:

来源:上海黄浦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