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绿色通道”为车祸病人挽回生机 输血速度越快越好?医生解释 世界动态


(相关资料图)

东方网5月9日消息:近日,一位因车祸致伤的患者被送至上海杨思医院。这位病人出现了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已经出现了意识模糊的现象。考虑有失血性休克,医院所以启动了输血“绿色通道”,在病人做检查之前,血浆、红细胞都已经用上,病人的生命体征、血压迅速得到控制,安全地送往重症医学科的手术病房。

在临床医学中,输血作为一种关键性治疗方法,常常起到临危救命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还能帮助患者在病程中恢复体力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然而,输血是一项具有高度技术性和操作要求的治疗措施,涉及到许多关键环节和细节。

了解输血的注意事项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据上海杨思医院检验科贾元华介绍,要确保输血过程既安全又有效,就要了解输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血液检测在输血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旨在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避免血液传播疾病。除了对受血者进行血型检测、凝血功能检测和血常规检测,还需要对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筛查,以防止血液传播疾病。

贾元华说,输血前,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患者的输血指征,确保输血是必要的且具有治疗意义。而在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前,医生还应对患者的输血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过敏史、输血反应史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因素。输血前,医生需要获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疗安全。

输血越及时越好,但输血流速不是越快越好,贾元华说,输血过程中,需遵循输血速度规定,一般为每分钟2-4滴。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如出现过敏反应、发热、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处理。同时,还需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以评估输血效果。

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输血后的2小时内,这是因为大多数输血反应都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发生。若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输血反应,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迅速评估患者状况。此外,输血后,医护人员需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评估输血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再次输血、输血剂量及输血间隔等。

贾元华说,输血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同样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操作。为确保输血过程既安全又有效,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关注每一个环节的细节。患者及家属在接受输血治疗时,也应积极了解相关知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共同确保输血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来源:东方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