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乐团新作《云之上》预演 打开一幅世界音乐的东方画卷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28日报道:13位青年国乐演奏家、1位手风琴演奏家及6位歌者,现场演绎113件乐器。融合不同民族的特色器乐,打开了一幅世界音乐的东方画卷。

5月27、28日,上海民族乐团原创音乐现场“爱我中华·大雅国风”《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预演,当代海派民乐新作将在外滩时尚地标精彩呈现。


(资料图片)

继《冬日彩虹》后,上海民族乐团暌违7年再度携手作曲家E.宋歌,打造海派民乐的另一全新品牌。自2月起,排练指挥彭菲和演员们全身心投入,他们和作曲家一遍遍分析每次排练的录音录像,交流探讨作品结构与难点,用心创排、匠心打磨。此外,乐团还为《云之上》举行了两次公开联排,艺术家们结合收到的45份观众音乐反馈问卷和实际排练效果不断修改调整,针对每个乐章的节奏调度精心设计推敲。

《云之上》多声部旋律交织,考验着演奏家们的默契,除了完美呈现各自的独奏片段,更要在合奏时彼此融合,呈现20个人如一个人般的音色平衡。演奏家们仔细听辨不同声部的衔接,观察彼此的动作和眼神,将每个人的呼吸和音乐情感相连接,也和观众朋友们产生更加紧密的共鸣。

音乐现场以独特的圆形声场造型,将表演区域与观众区域形成自然一体的演出空间。为创造出360度多维复合的沉浸式国乐体验,音响设计顾昱结合场地结构精心布置、仔细调试。“为了精确描绘出不同器乐的音质特性、层次变化与音色互动,我们为艺术家们配置专属传声器53只,处理通道达80路。除了36只扬声器精确覆盖每面舞台外,演出现场还特别加入了天空与后环绕扬声器,意在突出各章节不同的听觉情感。”

演出现场且奏且歌,亦鼓亦乐;光影流离,鸣合意境。一台全新原创剧目的精彩呈现也离不开乐团幕后制作团队的用心创作与辛勤付出。上海民族乐团打破传统镜框形制,在剧场中央搭建全新舞台,将具有东方文化意象的“中国建鼓”置于副舞台,利用通道联接呈现自下而上的视觉延伸感。舞台导演龚玉娇与灯光设计曹炳亮根据音乐思维模式对现场灯光进行特别设计,光影与国乐交融,构筑渲染丰富的视觉感受,达到不同质感、意象的艺术效果,给予观众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舞美设计洪艺桐说:“几个月来,时常在自然与想象、现实与虚幻中穿梭,畅想着云之外、天之外、宇宙之外还有什么?而我们也很高兴能将这段时间以来设计图纸上的笔画实现在舞台上。”

服装造型上,《云之上》汲取东方美学灵感,结合当代艺术审美,历经13次修改,6次试穿调整。服装设计黄婉冰和造型设计李琳洁为每位演员量身定制专属服装、发型与妆面。“艺术家们的演奏动作和与器乐间的共鸣,让我们想到以‘旋律起伏’作为系列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浪漫飘逸、灵动优雅的层叠组合呼应音乐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我们特别选择了天然系面料和大地色系的有机色彩,与演出现场的灯光设计之美相互映衬。”

“与上海民族乐团共同合作的《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是传统民族音乐打破镜框舞台的创新呈现,希望带领观众步入奇妙的听觉盛宴,营造沉浸式国乐新体验。”1862时尚艺术中心董事总经理李艳说。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在东方的艺术观念中,音乐生发自心灵世界,关乎自然、生命和情感。琴音起落,自成气韵,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生趣盎然。”艺术总监罗小慈团长说:“《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的创排过程,是一场‘回归—探索—再出发’的音乐旅程。以放松、纯粹、开放的态度回归东方美学精神的怀抱,用音乐的本体抒情造境,描摹自然生命的本真状态。我们也很想突破固有的‘东方’听觉印象,构筑别具一格的声音图景,探索民族音乐当代表达的新路径。”

昨晚,演出现场迎来了来自“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员们,他们在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互动交流,感受海派民乐与当代美学碰撞出的无限魅力。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的外国友人们表达对这一新创国乐作品的喜爱。

此轮预演后,上海民族乐团将根据现场效果与观众反馈不断打磨、优化精进,《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将于今年11月正式首演。

关键词:

来源:东方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