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新车程 绿色示范市为目标:生漆产业重焕生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推动区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促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十堰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提出,锚定“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目标,紧扣“经济倍增、跨越发展”主题,以县域经济倍增,促进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目前,该市下辖县市区纷纷蓄势争先,本报特推出“十堰经济倍增 县域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用生漆涂制的草碗耐磨耐用,保温隔热,还能防腐,夏天盛米饭,几天都不坏。”9月23日,竹溪县“金漆世家”第四代传承人张晓莲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一只别致的草碗。她说,涂了生漆的家具、日常用品,环保无害,每年为她的漆器工坊带来数十万元的利润。

竹溪生漆,又称大漆或国漆,与丝绸、景泰蓝、陶瓷并称中国四大手工艺品。1976年,竹溪县被国家授予“中国生漆之乡”,年出口60余吨优质原生态生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化学涂料广泛代替生漆,加之生漆出口中多有掺假乱象,竹溪生漆产业逐渐萎缩。

近年来,竹溪县将生漆产业作为三产融合的“首位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力争让以张晓莲为代表的“星星之火”燎原。9月20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竹溪县选送的雕漆作品《福寿万代雕漆罗汉床》斩获“国匠杯”金奖;9月23日,竹溪县与东方大漆(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签订12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竹溪漆艺产业中心。

经历辉煌、失落,竹溪生漆产业正迎来新生。

割漆刀手有断代之忧

百里千刀一斤漆。

优质生漆是军工、化工、纺织、造船、机电及工艺制品的重要涂料,但采集非常困难。

竹溪县有位割漆近60年的老刀手何自保。全县一千多名刀手,平均每年割百十斤,他能割三百斤。

9月24日,记者在丰溪镇见到何自保,他已是耄耋之年。“1958年,我16岁,开始割漆,一年割了160斤,被父亲骂。”第二年,何自保便割了300多斤,最多时一年割了360斤,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割漆辛苦,回报也高。”何自保说,当时一个劳力一天挣10个工分,而一斤生漆可以兑换21个工分,他一天割5、6斤很寻常,算起来可抵10个劳力,“刀手在计划经济年代很受尊重,有粮补、肉票等。”

起早摸黑,在深山老林里一待半个多月,割的生漆全部交给供销社。何自保的勤勉被认可,得到县里嘉奖。

也有同行不服气,说他掺了水。

1982年9月13日,3名记者及3名干部随何自保在老林中待了一天,一滴滴的生漆从漆树上滴下,汇聚成5、6斤之多时,质疑者哑口无言。1983年,何自保获评全省劳模。

现年83岁、曾任竹溪县联社多种经营股股长的彭世成是生漆验质专家。他介绍,生漆从品质上可分四五十个等级,只要掺了水或油,肯定被划入最低等级,达不到出口标准,“生漆主要出口到日本及新加坡等地,从解放初期每年出口25吨左右,逐步上升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50吨左右。”

“自承包责任制后,对生漆的需求量锐减,政府逐渐不再统收统销,刀手们每年割几十斤自用自销,曾经兴旺的产业一蹶不振,刀手也断了代,50岁以下的很少。”彭世成透露,竹溪漆树以天然林为主,鼎盛时期近30万亩,现在算上人工林仅10万亩,生漆产量跌至几吨。

漆艺传人保留“星星之火”

2008年,带着不情愿,张晓莲被父亲张昌喜召回老家泉溪镇做生漆。

张昌喜搞漆产业事出有因。他的爷爷张立武是民国初期竹溪县的生漆大户,建成以泉溪、丰溪等四个乡镇为核心的带状采割区,年产优质生漆10多吨。从小耳濡目染,漆业的种子在张昌喜心里生了根。

2000年,看着山沟地里的撂荒地越来越多,张昌喜琢磨着开始种漆树,他繁育出“大红袍”“高八尺”等当地优良漆树品种,一种8年,播下千余亩基地。

“每公斤能卖到500元,日本、韩国等客商还是喜欢传统生漆,我这漆林,随便割割,每年也有个十几万元的收入。”今年72岁的张昌喜盘算着,将女儿留在身边好有个照应,这片漆林就算是送她的返乡礼。

张晓莲很快学会生漆的繁殖、采割、制作,还探索出林下套种魔芋的模式,实现长短效益结合。她创建竹溪县群鑫生态牧家庭农场和漆器工坊,为客户定制生漆家具及工艺品,延长漆业产业链。

张晓莲带领发展了4家生漆产业发展合作社,种植面积过万亩,带动20户贫困户就业,培训百余名漆艺传承手工艺人。

让张昌喜没想到的是,张晓莲注册了“金漆世家”商标,让先辈打造的品牌得以延续,在此基础上申报6项实用新型专利。“我被变成了‘金漆世家’的第三代传人。”张昌喜乐呵呵地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年来,竹溪县出台政策,每亩漆树林补助1400元,吸引了彭涛、方孝安、刘必要等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种植漆树万余亩。

系列政策支持生漆产业发展

9月23日,东方大漆(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竹溪县签订投资战略合作协议。

该公司负责人林正佳表示,竹溪县有着良好的生漆产业资源,但仅靠卖资源不行,要在展示、加工及交易等方面协同发力,拉长产业链,提高漆产品的附加值。

“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是前提,企业对接市场找销路是保障,漆农积极参与是基础。”林正佳说,三方合作必不可少。

目前,竹溪县共有生漆产业发展企业、合作社50余家,15个乡镇都把发展生漆产业写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该县还建有全国第一个以生漆为主题的博物馆——竹溪县生漆博物馆,总面积1200平方米。同时,以竹溪生漆博物馆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建设集研发、孵化、展示、创意、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产学研示范基地、中国漆文化创意产业园、漆艺村,力争成为竹溪发展生漆产业的试验田和发动机。

负责生漆产业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绍辉说,竹溪已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漆产业的发展,有望在2025年将漆树种植面积恢复至历史最高水平;利用生漆浑身是宝的特点,开发涂料装饰、文化艺术、日用消费及护肤药材等方面的价值,实现三产融合。

张绍辉表示,纵然万物可“漆”,但生漆的种植和采集难度不小,如何保证选育品种的品质也是一个难题。

目前生漆采集都是用传统的刀割法,效率较低,且刀手紧缺,成本居高不下。东方大漆公司准备探索用机械化采集,如能实现,种植生漆利润空间有望大幅提升。

标签: 目标   生漆   产业   示范城市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