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厢俞家弄

穿行在俞家弄,追寻特殊的市井气息,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蕴,仿佛在解读上海老城厢的历史。

上海老城厢有条俞家弄,位于曾经的南市区小南门,东西走向。东起中华路小南门(近警钟楼),沿途分别与永泰街、光启南路交汇,西至凝和路。此弄是一条不为人注意的小路,但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穿行在这条路上,追寻特殊的市井气息,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蕴,仿佛在解读上海老城厢的历史。

我在南市区永泰街居住了30多年,那时我住的永泰小区是一幢七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建筑,没有电梯。底层是中国工商银行小南门营业厅,我住在六楼。永泰小区附近的菜场在乔家路凝和路。俞家弄离永泰街不远,约20多米。开门七件事天天要经过俞家弄,至光启南路右转弯后,再去乔家路凝和路买菜。经过永泰街和俞家弄,两边是旧居老宅,环境嘈杂,每天难得清静。清早,楼道里生煤炉烟呛咳嗽声,送牛奶挨家换瓶声,街上垃圾车清运鸣响声,倒马桶洗刷声,公用电话间阿姨传呼声,此起彼伏不时撩醒人的睡梦。白天,这一带的小贩,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叫卖声,磨剪刀菜刀、修棕绷藤绷、卖晾衣裳杆不绝于耳。

那时,在俞家弄与光启南路交界处的地方有各种商铺,煤球店、米店、南货店、地摊等。记忆最深的是骑着自行车穿过俞家弄去排队买煤饼。那时买煤饼要有煤球购买证,限量供应,一次只能买两筐,连筐五十多斤。排到买好放在自行车上推回家搬上六楼,离上班时间已是很紧张了,赶紧把煤饼放在五楼半的转弯过道里,拿着空的煤饼筐跑步下楼还给煤球店,取回煤球卡顾不上早饭直接上班去了。直到民生改善厨房革命,告别了买煤饼的日子。

30多年俞家弄的来回,与老街老弄里的老人的聊天,动迁后俞家弄的再访,了解到名不见经传的俞家弄沿途多处老旧迹、老建筑里,曾居住过许多历史名人,颇有些掌故。

据记载,俞家弄因明代嘉靖俞文荣之族居于此故名。俞文荣,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殿试金榜为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长芦盐运使。俞家弄里,曾有革命烈士王孝和的家以及著名中国集邮家叶颂蕃的祖宅。

王孝和是谁,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但我们这一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上海人都知道,老电影《铁窗烈火》就是以他为原型的。记得60年前小学时组织少先队活动,我们戴着红领巾,擎着少先队队旗来到俞家弄71号。这是一栋三层小楼,我们和王孝和的家属围坐在一起,缅怀烈士的革命事迹。

叶颂蕃祖宅在俞家弄107号,后人也一直居住在这个地方,直到动迁。叶颂蕃是上海的神州邮票研究会与中华邮票会两个集邮团体的创始人之一。

自光启南路起西至凝和路的俞家弄,之前叫顾家弄,是当年富裕人家居住地。1954年12月,顾家弄改名为俞家弄。原顾家弄是条小路,小路却不寻常,居住过杰出的爱国志士和出名的历史人物。

近代中国大实业家、上海近现代市政建设的奠基人陆伯鸿出生于俞家弄193号(原顾家弄25号)。清代,陆氏家族从徐光启后人的手中购下了这幢宅院,改建后取名为“陆敬德堂”。陆伯鸿创设了华商电灯公司,1912年造了上海华界的第一条有轨电车,车头是绿白红三色谐音“陆伯鸿”,被传为佳话。

不畏强权的中国会审官——关炯之的老宅也在俞家弄193号。他作为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谳员,在1905年审理“大闹会审公廨”案中,不顾外国陪审员干涉,认定中国人无罪;1925年五卅惨案中释放爱国学生,赢得了国人的拥戴。我国著名大居士、书法家赵朴初小时候也曾经住过俞家弄193号。赵朴初的母亲与关炯之的姐姐是互认的姐妹,赵朴初喊关炯之为大舅。1920年,赵朴初离开家乡到上海,时年13岁,就一直住在关家,直到1949年。

俞家弄还住过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于光远1915生于上海顾家弄,直到12岁离开上海去北京。米寿之年,于光远重回故地,时过境迁,顾家弄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弄堂的名称也改为“俞家弄”。

如今,为了使老城厢焕发青春,改善老城厢居民的生活条件,上海加快了旧区改造的步伐,并出台了上海老城厢详细规划。希望这些散落在乔家路东块动迁中的“文化珍宝”在这次的旧区改造中能得到精心的呵护与专业的修缮,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怀旧情愫的需求和对美好的历史的回忆。(马忠倍)

标签: 上海   老城   城厢   俞家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