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整治非学科培训也是"双减"题中之义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针对寒假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此前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地立即行动、不留死角、严查重处,坚决整治花样翻新、形式多样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培训收费行为。(2月25日人民网)

众所周知,在“双减”政策的雷霆出击之下,曾经火出天际的教培市场基本上已经“熄火了”。可是没想到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却因此而钻了空子,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迅速抢占学科培训退潮后的市场空间,成为广大家长青睐的“鸡娃”新宠。

尤其是年前随着寒假的到来,非学科类培训市场营销更是急速升温,一些培训机构趁机涨价、倾销课时,制造焦虑,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重新绑架了家长和孩子,也挤占了好不容易减下来的时间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双减”成效。

确实,浩浩荡荡的“双减”大潮下,很好的管住了学科校外培训,但是不能摁下葫芦浮起瓢,却让非学科类培训钻了空子。要知道,除了上述所称的涨价倾销、收割家长,贩卖焦虑、加重负担等“几宗罪”以外,还有不少培训机构及课程实际上就是打着非学科培训的幌子而行学科培训之实,不过是在打“双减”政策的“擦边球”罢了!

由此可见,此次三部委联合部署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整治也是势在必行。任何政策都是边落实边完善,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请及时做出调整,或采取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堵塞漏洞、补齐短板,这样才能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跑了“漏网之鱼”。

非学科培训不该成为趁机渔利的“双减收割机”。规范、合理的非学科类培训当然没问题,可是对于那些哄抬价格、欺诈误导、侵害消费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无良商家,还有一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双减”政策精神相悖的违规机构,必须坚决亮剑、从严整肃。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一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经过联合整治,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家长。

据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继续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标准要求,完善监管体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乱涨价等问题,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

“双减”应当是全方位的,课内要减、课外也要减,学科培训要减、非学科培训也要减。要减就要一减到底,绝不能让从课堂和辅导班上减下来的时间精力和负担支出,又被非学科培训给加了上去。

关键词: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