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动力刘百奇:现在星多箭少,怎么看中国商业航天与马斯克差距
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的距离在拉大还是缩小?民营企业造火箭是种什么体验?固体火箭能不能挣钱?中国何时能拥有自己的可回收火箭?
3月22日,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百奇在一场直播中提到,今年计划完成5-6次固体运载火箭商业发射,固体火箭好比出租车,液体火箭就像大巴车,谷神星一号火箭是出租车,“我们就是要把出租车的价格做到和大巴车一样,持续研发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计划2023年实现入轨首飞,争取在2025年-2026年左右实现入轨回收。
刘百奇表示,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之间,从技术角度来说距离拉大了,但世界的进步是螺旋式的进步,不必为当下差距拉大而感到悲观。“在低轨卫星发射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未来两三年会逐步缩小。我们追求的是把这些低轨星座从地面运到太空,每公斤卫星的发射成本以及发射成功率。”刘百奇表示,在商业高性价比方面,未来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会迎头缩短差距。
造火箭是“万人一杆枪”2020年11月7日,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一颗天启11星送入预定轨道。去年12月7日12时12分,星河动力在酒泉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5颗商业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固体火箭研发是不是很简单?”刘百奇谈起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时的经历,当时国内一位著名火箭专家告诉他,从统计结果来看,全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的很少。
比如在谷神星一号首飞之前,2020年9月,美国群星公司(Astra)首次入轨发射尝试失败,3.1版火箭(Rocket 3.1)的制导系统导致运载火箭偏离计划弹道,发射后不久发动机就关闭了,后来又连续失败两次,直到第4次挑战才获得成功。
“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因为它小、成本低,它就简单。”刘百奇表示,不管火箭是大是小,这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造火箭都是“万人一杆枪”,从设计、生产、制造到装配、测试、发射都需要抓。“打个比方,10000个人去参加考试,所有人都得了100分,这枚火箭才能够实现圆满成功。”
“单单是火箭设计这部分工作,涉及到的火箭细分专业可能需要三十几个专业。要想设计一发火箭,每一个专业可能至少需要一个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任级设计师,再加几名技术骨干,这样可能就需要一个接近百人的专业队伍了。”
而打成一枚火箭也意味着一家企业具备了研制运载火箭的总体能力,具备了把控火箭所有风险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具备这样能力的国家,全世界只有11个,现在维持稳定能力的也就7个左右。”
商业航天方面,刘百奇介绍,在SpaceX之前,美国最早成立的商业火箭公司是1980年创立的太空服务公司,“一直干到1994年,整整苦熬了14年,最终火箭没有入轨,公司倒闭了。”
“我们可能过于纠结是固体还是液体火箭,是煤油还是甲烷火箭。但想要做成一枚火箭,这件事情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人少、钱少,时间又很短,这都是很大的挑战。”刘百奇表示,当我们在谈论火箭难易时,还是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今年计划发射5-6次2002年,在洛杉矶郊区埃尔塞贡多格兰大道东1310号,马斯克租了一间旧仓库用于开展太空事业,毫不起眼的SpaceX成立了。
如今这家明星企业在卫星发射、载人航天、星舰研发、卫星互联网等多方发力,但2002年-2008年之间,它也经历了3次火箭发射失败。
“SpaceX发展到今天,它对标谁?当时在它前面的大神是美国航天局,是中国航天,是俄罗斯航天局。它没有去对标这些,它是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的定位,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刘百奇认为,发展中国自己的商业运载火箭,第一步一定是分析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火箭,第二是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核心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分系统零部件,才能形成满足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运载火箭产品,这样的产品才有希望实现企业商业闭环。
刘百奇表示,今年星河动力计划完成5-6次固体运载火箭商业发射,从谷神星一号遥三火箭开始就启动了批量生产。固体火箭好比出租车,液体火箭就像大巴车,谷神星一号火箭是出租车,“我们就是要把出租车的价格做到和大巴车一样,持续研发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在中大型商业运载火箭方面,星河动力航天于2018年末启动“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的立项研制。该型火箭低轨运载能力不小于5吨,拓展捆绑构型低轨运力可达14吨,设计重复使用次数50次。刘百奇表示,计划2023年实现入轨首飞,争取在2025年-2026年左右实现入轨回收。
“我们要清楚一个事实,中国目前所有的民营航天公司都要做可回收火箭,没有任何一家火箭公司说我们就做一次性火箭。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只有美国的群星公司(Astra)是明确表示做小火箭不回收。”
但现实是,全世界真正实现入轨回收只有一家公司,那就是马斯克的SpaceX,目前猎鹰9号火箭已经实现一箭12飞。刘百奇表示,团队正在进行垂直回收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包括制导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今年上半年将开展面向回收过程中制导控制技术的飞行验证。
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的距离在拉大还是缩小中国商业航天自2014年兴起,彼时商业火箭、商业卫星等企业陆续成立,北京亦庄甚至成了著名的“火箭一条街”,成立于2018年2月的星河动力经常被问到起步是否晚了。
刘百奇表示,从当时的时点看,外部觉得确实起步晚了。“那个时候第一批成立的火箭公司可能已经融了四五个亿,他们的团队已经达到上百人,火箭产品已经快研制出来,准备发射了。”
“但是从现在来看,星河动力是第一家实现了连续发射成功,今年计划完成6次商业发射,所以也可以说我们率先走向了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又不是特别晚。”
刘百奇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会有一批人共同努力探索。在市场需求、技术路线等不太明朗的情况下,这些探索使得后发企业更聚焦自己的业务和产品,“最早期成立的这些企业,我内心一直对他们非常敬重。”
谈到商业航天,离不开马斯克。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相比,距离在拉大还是缩小?
刘百奇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拉大了,但世界的进步是螺旋式的进步,不必为当下差距拉大而感到悲观。
从商业应用层面来看,SpaceX星舰的开发主要用于火星移民,“在低轨卫星发射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未来两三年会逐步缩小。我们追求的是把这些低轨星座从地面运到太空,每公斤卫星的发射成本以及发射成功率。”刘百奇表示,在商业高性价比方面,未来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会迎头缩短差距。
星河动力苍穹-50液氧/煤油发动机
“不是要批判大家学习马斯克,而是如果我们认为第一性原理是正确的,就不能去照搬照抄马斯克。因为两个国家社会环境不同,发展时间阶段不同,技术基础也不一样。”
刘百奇表示,当前火箭行业面临的是星多箭少甚至有星无箭的局面,火箭发射成本高,星座构建成本也高。“如何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提高火箭产能和发射频次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不是我们必须把马斯克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