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书|不能出门的日子,在唐诗中捕捉春天的美

疫情严峻,锁住了大家外出看春天的步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品味与“春”相关的诗歌,在唐诗中捕捉春天的美好。

■王立群

《王立群妙品古诗词》可以说是一本新“人间诗话”。中国自古就有诗文评点的传统,王立群教授以数十年学术造诣,将教学中教授古诗词的独特感悟著作成书。

全书对诗歌的解读,不追求一字一句的详细解释,不追求一句一联的全面鉴赏,而是从个人的评点出发,努力立足诗词语境,针对经典名句,抽丝剥笋,旁敲侧击,深入浅出的流行语言让传诵一两千年的经典诗词活在了当下。

在诗中,可以让我们生命的脚步不再匆匆,让艰难的日子也有诗的温暖。

精彩书摘:

■《王立群妙品古诗词》 王立群著   东方出版社

一提到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很多人就会脱口而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此句正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有四个关键词:

春,点明季节;

夜,点明时间;

雨,点明咏叹对象;

喜,点明感情基调。

一见题目,一种喜悦之情便扑面而来,那么,此种对雨的喜悦,因何而来呢?题目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当然,诗歌内容也没让人失望,围绕诗题,给出答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雨时。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雨态。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写雨境。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雨果。

题目的四个关键词,春、夜、雨在诗句中都有直接体现,唯独没有出现“喜”字,但四联无一联不是在写“喜”字,字里行间,喜悦之情错落涌现,“‘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首联首字“好”字,便是与诗题的巧妙衔接,一个“好”字,情感自现,一声“好雨”,直白浅显,感情真挚。其“喜”其“好”,源自三“恰”: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恰如人意。

此诗的雨时,有两层意思。一是诗歌直接表露出来的“春雨贵如油”的时节,春雨,即是金钱,“是春不雨,米斗千钱”(《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雨水弥足珍贵,雨水又滋养众生。二是诗歌隐藏的“久旱逢甘霖”的时节。此诗写于761年,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了,与之前的颠沛流离相比,成都的日子过得总算安稳一些了。但是,杜甫就是杜甫,他不是一个甘心过自己小日子的人,他仍然是心系苍生。安史之乱,祸乱丛生,真的是民不聊生,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的记载,“属岁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天荒人祸,百姓无以为食,人吃人的惨剧自然出现。

因此,杜甫期盼着苍天能够降下甘霖,赐给苦难的百姓一丝希望。春雨,即是希望。适时而降的春雨,如同拯救苍生的救世主,带着独有的生命力,带着浓深的情感,真的是诗人的知己,明其心,知其意。

花开四季,雨亦有四季。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凄苦,冬雨凛冽,四季的雨给予人的体验亦是泾渭分明。其实,春雨,亦是有着不同的性格,乍暖还寒时候,卷着大风,下起骤雨,亦给人冷瑟之感。很显然,《春夜喜雨》中的“雨”,已经走过了乍暖还寒的时节,稳稳地来到了暖暖的春天,与和风为伴,人称“细雨”。

细雨绵长,不急不躁,不急不骤,轻轻地来,慢慢地下,滋润着干涸的大地,从表层一点点渗入,透到心髓。此场好雨,虽然细密,但又绵长,云黑雨厚,似乎不淋漓尽致便不痛快。经受了一夜春雨滋润的万物自然格外精神,预示着一年的好风光,好年景。

纪昀曾评价此诗:“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瀛奎律髓刊误》卷十七)其妙处,人们各有评说,有从神韵立言,亦有从字法立言者,如明代谭元春言:“‘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唐诗归》卷二十一)。

另一篇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也是大家耳熟能详,适合在春日吟诵的一首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虽是韩愈的一首寄赠诗,但表达了四季还是四季,风景还是风景,只是看风景的人不同,看风景的心境不同,风景也就变了样的人生哲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的是张籍,唐代诗人。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故世人称其为“张十八”或“张水部”。

韩愈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早春。当时韩愈已经五十六岁,任吏部侍郎。虽然就任时间不长,但此时他的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

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韩愈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这是一首“诱惑”的诗。

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

所以这首诗其实就写了一句话:盛情邀请张籍先生一同赏春。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其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声震古今,名闻遐迩。这么大的名气,究竟高明在什么地方呢?

高明就高明在,韩愈用这一句告诉了张籍:一年之美在于春,一春之美在早春,早春之美在春草,春草之美在草色,草色之美在细雨霏霏、若有若无之中。

一年之美在于春,因为春天是个万物萌生的时节;而春天最美之时不在仲春、暮春,尽管文学中写这两个时段也有写得很美的,像南朝时期丘迟《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美则美矣,但眼花缭乱。春天最美的时候是在早春,这是严寒肃杀冬天过后新一个轮回的开始,而最能体现这个轮回开始的莫如春草。春草美在哪儿?草色。

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草不行,那就不是早春了,必须是春天乍临的时候,第一批青草发的嫩芽。那个嫩芽远看是绿色的,但是近看就没有颜色了,要过几天才有绿。韩愈观察得很仔细,表达非常精准,写出经历了寒冬之后,从细微之处,蓦然发现了春天到来的那种“惊”与“喜”。单纯的草色还显得有点枯干,如果再加上细雨的滋润,让草色在细雨之中,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那景色就完美了。而这细雨,是怎样的雨呢?

回到上一句,润如酥。

现代文学家朱自清有篇散文《春》,其中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朱自清写细雨,细致入微,很好,但全是视觉,远没有韩愈三个字“润如酥”好,将视觉转移到感觉,一种深入骨髓的妥帖。

除却妥帖的比喻,除却朦胧的写景,韩愈还直接抒情,还对比烘托。

春天是美好的,春分三月,孟春、仲春、季春,皆是暖意融融,但是细加区分还是略有不同,仲春是“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季春则是“烟花三月”,则是“烟柳满皇都”。烟花、烟柳,是季春时节的标志景象,鲜花似锦、柳絮如烟,艳丽、浓烈。韩愈比较一下,最爱的还是那初春的一丝淡淡绿意,这正是“最是一年春好处”。

其实,风景美不美,并不全在风景。欣赏的是风景,看的是心情,是心态,是处世态度,是胸怀。

春天美好,林黛玉还不免伤春落泪;秋天寂寥,刘禹锡依然快乐豪情。

哪怕看的是同一片风景,心情不同,景色也会不一样。心情好时,即使走在路上,都像是在旅游;心情不好,虽处万花丛中,也难免黯淡无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

关键词:

来源:周到上海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