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闵行体育馆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如何加速建成?
3月20日下午,接到对闵行体育馆进行应急改造,作为集中隔离管理场所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指令后,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的设计师团队们再也没有停下脚步稍作休息。
300多人的团队半个多月承担了20余项应急项目改造设计,如今这些隔离点加起来能够提供四万余个床位,而目前正在加班加点改造的国家展览中心第一期也将提供2.4万余个床位。
发现阳性感染者,快速转运收治是控制本次疫情的关键,和病毒共同赛跑的,除了疾控人员,还有这些改造方案的设计者,丈量的脚步更快一些,手中的绘笔更忙碌些,或许就能为战疫赢得转机。
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改造后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临危受命
3月20日下午2点,在参加完由闵行区政府召集的闵行体育馆改建紧急会议后,华建集团副总裁龙革立即牵头组建华建集团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项目设计团队,由上海院为主,集团旗下环境院、科创中心提供部分支持。
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项目团队成员克服各自困难,2小时内就有20余人在闵行体育馆工程现场集结,并在现场短时间内进行决策。
由上海院首席总建筑师陈国亮担任设计总负责人,杨凯、汪海良担任现场项目经理,各专业技术骨干若干人,组成华建集团闵行体育馆应急改造工程设计团队;同时配备远程协同团队10人,负责后台配合,即刻开展工作。
陈国亮带领设计团队,与申康以及中山医院相关专家密切配合,着手开展第一轮方案设计工作。扛起来,能够临危受命,在陈国亮看来得益于上海院从1950年代建院以来一直在医疗建筑领域从事设计和研究,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甚至在应急医疗方面也建立了一支过硬的队伍,在非典时期曾耗费24小时就拿出设计方案,建设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而在新冠时期它依旧是上海人民的一个“堡垒”。
设计,是与时间的赛跑。经过短短两小时,在拿到原建筑图纸的基础上,首轮设计方案很快“出炉”,向防疫工程指挥部汇报通过后,设计师团队很快进入项目现场,勘测每个角落,细化方案细节,至3月21日晚,经过30多个小时的挑灯夜战,设计主体工作基本完成。
3月23日,闵行体育馆方舱正式启用接收感染者,项目投入使用后,各专业团队仍在持续提供技术保障,并总结经验,编制建设运营手册,保障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顺利运营。
新国际博览中心改造设计工作照
无缝衔接
陈国亮带着设计团队退出闵行体育馆不久,便投入了新国际博览中心的改造设计工作中去。
3月25日上午8点半,陈国亮和机电院院长张伟程、项目经理竺晨捷先期抵达现场,对现场进行了简单踏勘,然而当天会议就提出要求,要求设计方在25日深夜、最晚可延到26日凌晨把施工图完成,以便施工单位在最晚的26日早上可以开始施工。
然而,新国博的“大”体量给工程设计改造带来了高难度。
30万方土地,不像其他场馆可能只由一家医院运营,新国博进驻多个医疗团队,设计方需要与这些一线直接使用者、不同院方进行沟通,兼顾不同院方使用需求;再加上相关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等不同群体,沟通协调工作量非常之大。除了上述巡场检查、沟通协调量大,大体量场馆改造设计、尤其是要在短期内完工,给设计也带来了较大技术挑战。
此外该场地与商业建筑贴临,作为设置在城市居民区的方舱,除满足使用中场地内清洁区、限制区、污染区互不交叉并设计合理医患流线外,还要控制与贴临公寓楼之间的距离,合理设置场地限制围栏,保证项目安全性。为了患者的舒适性,还需在病人护理检测单元之间有限的线形空间内增设临时病人盥洗厕所,路面需要留出消防车通道,各种因素都需纳入考虑。
为此,3月26日凌晨5点将基本施工图纸交付施工方后,设计师们就进入了现场进行了全面、详细踏勘,并根据踏勘情况对图纸进行优化调整,每个细节都要死抠。
陈国亮印象最深刻的,是方舱内污染区挡板高低的设置,需要兼顾患者的舒适性和医疗运营的便捷。
在一个污染区,里面是容纳1000多个人的大空间,陈国亮最初试图在设计中给患者一个相对私密安静的休息环境,因而希望用两米高的隔板围成一个小房间。然而,从运营管理和照顾的角度来讲,医护人员需要的是更为通透便捷的可视性,能够及时发现患者需求,从而给予帮助,所以希望都用一米多的挡板,便于工作。
基于两者之间的矛盾,最后陈国亮通过反复的沟通,形成了一个新方案,即一个医护团队管理的区域周边用高档板去合围,分隔片区,这个区域内则用矮挡板对床位之间进行划分,便于医护观察。这套方案,如今也被带入了国家展览中心的改造项目中去。
经过2天不眠不休的设计,3月27日凌晨,设计人员将第二批施工图与施工单位进行交底,29日晚上,医疗队进驻现场,设计团队根据院方意见,持续优化方案,以保证感染者如期入住,团队按计划圆满完成任务。
无缝衔接的,不仅是工作,还有改造工程中各个团队的配合。陈国亮说,过去的项目每一个角色各自的诉求不一样,所以利益的关注点也不同,但在这类项目中,“我们完全是不分彼此通力合作”。
他举了个例子,平时的设计都是按照设计任务书,图纸完成后,再去备料,去组织施工。但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改造中,因为时间紧迫,第一时间就跟施工单位沟通,了解他们手头现有的一些材料设备,然后去调整设计图纸,利用他们手上现有的设备材料,支持最快速的建设。
反过来施工方在设计还没完成时候,就坐在了陈国亮边上,研究着设计方案开始讨论怎么备料,怎么进行一个施工组织,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这种合作,我从业30多年来都没遇到过,想来也是在危难之中大家的一种责任感。”陈国亮感叹道。
花博园复兴馆改造设计工作照
复兴之花
与新国博几乎同期开展改造设计的,还有“身处”崇明岛的花博园复兴馆。
作为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六馆”之一的复兴馆,本就由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创设计,承载了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最重要的形象展示。八个月后,复兴馆再次承担新使命,用于隔离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场馆应急改造工程的设计单位,还是它最熟悉的设计者。
复兴馆别具一格的屋顶设计,代表着中国这一路走来跌宕起伏的历史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今天我们把它作为上海重要的医疗救护方舱,其实也是在危难时候去发挥作用。”陈国亮看着复兴馆,宛若看着上海突遭疫情时,跌宕的抗疫之路。
复兴馆的馆内设计还给改造工程带来了一些便利。按照计划,该馆在花博会结束后可改造成一些环境优美的办公空间,融入绿植和庭院氛围。
所以设计之初,团队就使得馆内几个较大的空间相互独立,中间插入有庭院绿化。改造中,陈国亮带领团队把每一个展馆的模块作为一个标准的单元来进行改造,在尽量容纳足够床位数的情况下,外围还是有优美环境,给患者的心灵一些慰藉。
尽管十分疲惫,让陈国亮感到欣慰的是,团队中年轻人在此次战“疫”中的担当。嘴上少有豪言壮语,平日里不是追剧就是在聊朋友圈八卦、一直被陈国亮当作孩子般的年轻人们,在连轴转的项目中挺住了,毫无怨言,在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后依旧拿出了高质量的设计方案。
熬夜之外,年轻的设计师们用双脚丈量着新国博和国家会展中心的细节,日行万步已经稀松平常。“往小了说,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潜力军,但他们也是国家复兴的依靠。”陈国亮不禁感叹道。
承担了多个重大项目后,在集团建议下,陈国亮参与紧急编制了“上海市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设施设计技术标准”向行业发布,用于全市参与抗疫项目设计。
在安全导则里,陈国亮最重视的就是四项原则,第一守住安全底线,不管是流程安全、环境安全还是施工安全都要关注,例如建在市区里的方舱就要格外关注气体排放的一些特殊处理;第二是满足使用功能;第三是配合快速建造;第四条则是尽量兼顾舒适性。
如今这套技术标准也正影响着国家会展中心的改造,人们熟悉的“四叶草”将改建成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建成后将提供约4万张床位。陈国亮说,如今大家正在赶第一期项目,要把两片“叶子”先准备好,向急需转运的市民们开放。
关键词: 会展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1-10-27 11:1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