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上网课,眼睛也要注意“忙里偷闲”

居家网上办公、按时上网课,忙完了再看看电视、刷刷新闻、打打游戏……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我们难免增加了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这时更要注意科学用眼。

科学,首先养成好习惯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在连续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可以休息10分钟。

使用电子产品时要注意环境的光线适宜,不要太暗或太刺眼,眼睛与电子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40公分左右,视线平视或稍微下视电子屏幕。注意用眼卫生,在使用电子产品20分钟后,向6米外远眺不少于20秒,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

远眺,窗外的风景也很美

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大部分都是视近的活动。不时地眺望远方,可以有效地放松眼睛。当视远和视近不断交替,才能保持眼内调节肌的灵活伸缩。在窗前远眺还可以增加日晒时间,有利于健康。

睡足,让眼睛和身体休息好

黑眼圈、红血丝,常常是熬夜一族的标志。充足的睡眠也是爱护眼睛的技巧之一。要按时睡觉,每天保证7到8小时的充足睡眠,注意作息时间。

保护视力,从小做起

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的低龄化及课业负担,儿童、青少年过度用眼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小朋友们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远眺或闭眼休息5~10分钟,而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应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要注意运动、不要挑食、保证睡眠,每天上、下午还可以做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前应注意洗手。

在家要如何通过简单的方式达到保护眼睛的效果呢?

看远看近法,是一种恢复视力的辅助训练方法,使用起来简单而便捷。

该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01

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

02

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

03

把左手掌举至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

04

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

当然,如果疫情期间孩子出现眼红眼痛的情况要及时就诊,如果只是眼疲劳,如出现眼部干涩或眼痒症状,不一定要马上用眼药水,可用以下方式改善眼疲劳,如注意不要揉眼,眼干可适当热敷,如平时有眼部过敏史,出现眼痒可适当使用冷敷,如合并其他眼部不适,如分泌物增多等,仍需及时就诊。

居家期间,除了要注意视力保护,口腔也可能遇到问题。

果蔬营养不均衡,口腔溃疡又来了

已经发生口腔溃疡的小伙伴不用太担心,坚持多喝水,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过烫的食物,以及比较酸和比较粗糙的食物。有条件的可以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例如苹果、梨子、桃子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水果。一定要好好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一般1-2周左右就会自愈。

生活作息不规律,口腔问题找上门

居家时期,我们的生活作息渐渐变得不规律,熬夜追剧,晚睡晚起。很多人的刷牙次数也从一天两次,变成一天一次或者干脆不刷牙,因此,口腔问题就会逐渐显现。

口腔清洁不到位,牙菌斑堆积,引发口臭及各种口腔疾病,包括牙龈炎、龋齿、牙齿松动等。这些口腔疾病会导致疼痛、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牙齿脱落,所以一定要认真刷牙!

卫生间内抽根烟,损伤牙齿连累全家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室内吸烟的危害更大。很多烟民们喜欢在卫生间抽烟,在狭小、封闭的环境里,全家都在吸二手烟。

科学研究表明,吸烟时,口腔中会大量滋生厌氧菌,产生蛋白酶和细胞毒素,破坏牙周组织的健康,还会使牙周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吸烟,都将导致和加重牙周炎。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尽量不抽烟、少抽烟。

小编为大家送上口腔健康日常防护的三个要点:

01

1、洁齿护龈:饭后要清理牙齿。牙缝内经常嵌塞食物残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龋坏的现象,可以使用牙线清理。漱口水清洁口腔,除了牙齿以外,舌头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而舌头上容易藏纳细菌,引起口臭。

02

2、健康饮食:少吃黏性大的甜食,少喝碳酸饮料,不吸烟,少饮酒。

03

3、防范风险:照看好一老一小,防止由于跌倒、碰撞等造成牙外伤甚至颌面部损伤;千万不要把牙齿当开瓶器;不吃过烫、过硬的食物,避免牙齿、口腔黏膜及颞颌关节损伤。

特殊时期,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也要做好口腔防护哦!

关键词: 忙里偷闲

来源:上海黄浦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