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谷,撬动种源的“春天”

此时,上海市崇明区东禾九谷育秧基地,属于稻谷,属于春耕。

产自辽宁丹东的稻谷种子堆在“选种车间”的一角,在半封闭的育秧基地里散发出粮食的味道。今年4月,东禾九谷新建立的育秧基地正式启用,这批稻谷是第一批进入水稻育秧生产系统的种源,它们首先被储藏在种子冷储子系统。

在车间能闻到的稻谷香,是即将参与选种和预处理的种子散出来的,这是整条生产链的第二道工序。稻谷种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光滑,实际摸上去粗糙,因为带着芒刺。选种及预处理子系统的任务是“去芜存菁”,筛去混入谷堆里的秸秆、大颗粒杂质并进行脱芒。在此过程中,不合格的糙米和瘪谷会被一并筛除,最后留下的都是健康饱满的种子。“优等生”稻谷种会以每份5公斤为单位被装进一只蓝色透明网袋。

5公斤,是量化的第一步,而“量化”“标准化”是整套育秧生产系统最大的特点。在育秧基地的进口处,白板上贴着育秧基地每天的生产计划,表格中的数字眼花缭乱,它们将每一道工序的标准都精确到小数点,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东禾九谷的董事长杜军旗来说,一个小数点的变化意味着整个生产体系的改良与优化,“整个过程很微妙,这种变化都是从微小处来的,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会产生大能量。”

以系统中最关键的第三道工序“温汤消毒”为例,数值60和15是打开其中奥妙的两把“钥匙”。收紧网口,一袋袋稻谷种子被丢进60度的温水槽中。热气氤氲,裹着稻谷袋滚进15度的凉水槽里,温水之后立即冷却浸泡,这个过程耗时15分钟,全靠机器“流水”作业。从日本引进的这“15分钟”,足够称得上“创新”。对种子消毒,国内常用的做法是用药。而温汤消毒的方式,确保了种子源头的安全和有机。

消毒之后,便是水稻科技化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浸种催芽”。依次排列的工作箱看似相同,实则功能各异,负责让稻谷种子在达到90度积温之后,再经历24小时的30度冷却,完成催芽过程。最后利用机器高速运转的离心率甩出稻谷袋中的水分,只留下干燥的、冒出葱白色嫩芽的种子进入自动播种生产线。

播种生产线并非完全“自动”,人为调试水稻育秧盘的规格无法取代。每次调试都需要记录秧盘种子的克数,反复试验,达到最佳数值。最佳数值为何?为的是降低水稻单位量产所需的种子数量。这就是种源优化在农业生产上所撬动的一场“革命”。据杜军旗介绍,国内目前平均一个秧盘使用300克种子,东禾九谷引进该套生产系统的第一阶段目标便是降至平均水准的50%以下。目前,东禾九谷育秧基地正在试验的是120克一个秧盘的种植效果。

压土播种、暗化出芽、秧苗绿化、温室壮秧,八道工序组成一条完整的水稻育秧生产链。4月,所有的稻谷需要完成从“种子”到“秧苗”的蜕变。育秧基地外的田野基本备耕完成,待到5月,所有的水稻秧苗将被插进沃土。值得一提的是,从旋耕到插秧,今年东禾九谷所有在土地之上进行的农业作业都使用了最新引进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

之所以在今年实施如此大的变革,是因为杜军旗感知到“种源时代的脚步在迫近”。今年以来,国家对“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的倡导不断将农业发展的目光引向一粒种子。东禾九谷跨出的一步是一次尝试,而整个崇明区作为农业大区,也正在不断探索种源创新发展。根据崇明区“十四五”规划,区农业农村委正在加强崇明传统特色蔬菜例如崇明香酥芋、崇明山药、崇明小菠菜、崇明韭菜的种源保护与利用,加快形成种源产业,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着力从蔬菜种源收集、提纯复壮、开发利用等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与高校科研团队、高科技企业合作,用程序去完成人力达不到的精确,这是种源产业努力的方向。疫情当前,春耕不停。溯古追今,种子孕育农业文明,也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从一粒种子被量化开始,从今年的春耕开始,它的背后正酝酿着一个不可量化的春天。

关键词:

来源:上海崇明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