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罗山中学:激发阅读兴趣,引领阅读方向,扎实阅读过程——高尔基《童年》主题展览

上海市罗山中学作为浦东新区第二轮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创建校之一,自从2022年6月至今,课题组成员们紧紧围绕着“探究型校本课程项目化迭代升级与实践改造”主题,定期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学研讨和实践活动,老师们在原有的探究型校本课程基础上,不断总结过去经验,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更好的将项目化学习在课堂内外落地付出艰辛的努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临近期末,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和同学们的项目化学习的探究经历和成果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执教老师

语文组 冯骉

一、项目背景

1.课标要求与项目化学习

根据教育部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内容设置的要求,需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三层所设中就包含“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该任务群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课标要求中的“任务群”、“语文实践活动”、“多种方式”等核心概念与项目化学习的理念相契合,故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组织开展预备3班学生进行《童年》整本书阅读的探究学习。

2.学生素养与文本特点

预备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五年的语文学习,加之目前社会上普遍的对于阅读的重视,他们基本上都有过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这种阅读是被动的、是没有路径可循的、是读完就忘的,经历并未能转化为经验。

高尔基《童年》中所描绘的19世纪俄国社会,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相去甚远,无法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常识帮助理解。同时其语言风格、情节安排,给学生愉悦、轻松地阅读文本也带来了一定阻碍。而通过项目化学习形式的探究,学生能够自发地、愉悦地在项目实践中获得阅读文本的方向,并通过一个个细分的任务、活动,将文本细读落到实处。

二、项目目标

1.学科知识技能:

1)能清晰地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把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并作更深入的分析。

3)能够在活动中总结归纳该类小说的一般阅读路径。

2.关键能力:

1)能够简单策划并组织一场展览。

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等方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价值观念:

1)学习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

2)对于小说人物所存在的时代局限性特点能有清楚的认识和判断。

3)在策划组织展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项目设计

1.驱动性问题

如何策划并实施一场高尔基《童年》主题展览?

子问题1:展览的形式与要素有哪些?

子问题2:如何从《童年》一书中筛选、提炼值得展出的要素?

子问题3:如何合理安排分配展览中对应的任务与岗位?

子问题4:最后如何整体呈现与优化?

2.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图)

3.评价标准

使用成果互评表,该分数由各小组分别评分,统计平均值后誊写。

四、项目实施

1.了解展览要素

通过观看书展、博物馆主题展相关视频,共同总结分析一场主题展览中所包含的要素。经过同学们的总结分析,大家认为一场展览中需要有提供给参观者的“导览手册”,入口一目了然的“展览导言”,不同种类的“展品”以及便于理解的“说明文字”,表述清晰的“讲解员解说”等。

(全班共同观看相关视频和文件资料)

2.提炼文本价值

小组分工,在课后采取略读与细读相结合的形式,寻找文本中有价值的、值得被分析、展示的部分。经过班级讨论,最终选择了“成长中的影响”、“俄国社会风貌”、“小说人物分析”这三个主题作为展览内容的中心。

3.策划展览形式

全班同学头脑风暴,提出展览形式的创意和想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案和展示,最终选择新颖、切题、可行的方案进行后续的实施,以下是同学们提出的各种方案:

阿廖沙的成长走廊/大事年表(以图文形式简要还原其童年主要经历)

人物关系树(以叶片颜色代表该人物对阿廖沙成长所产生的影响)

俄国街镇日报/八卦小报(以新闻报纸的形式还原文本中的一些经典片段)

闻声知事(以朗读录音的形式还原文本中的一些经典片段)

主要人物展板(以展板形式介绍及评价文中的主要人物)

(各小组代表阐述方案)

4.分工实施准备

在综合学生兴趣和能力后,将班级同学分为“美工组1、2”、“文案组”、“信息组”、“表演组”和“后勤组”,各组围绕展览方案进行文字、道具及表演视频的准备。

(表演组正在选取段落进行排练)

(美工组1正在着手制作人物关系树)

(美工组2正在将人物介绍的草案翻录到展板上)

(后勤组正在按章节分工整理、筛选资料)

(文案组正在编辑阿廖沙的主要经历)

五、成果展示

由于学期末转为线上教学,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以下是学生展览策划的过程性成果:

(俄国当地新闻模拟——制作者:李明博、庄明琪、唐沐心)

(主要人物小报——制作者:陈铭、徐嘉怡、张嘉芸、沈笑依)

(成长影响关系树——制作者:邱奕霖、王梓骁)

(《童年》阿廖沙和小茨冈人物泥塑——制作者:唐悦岩)

六、学生感想

刘俊铭:为了让参观的同学们听起来更真实,我们不断地调整嗓音,接近外祖母和外祖父老人说话的低沉,舅舅等人的倔强,和阿廖沙等人的调皮,我们不断练习,找出不足,为了让队员们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点,我们调动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要克服嗓音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对话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所以我们对内容进行了缩短,并删去了旁白内容。最后,我们录制的音频虽说没有尽善尽美,但可以让欣赏的人清晰的辨认出各个角色所说的话和想表达的情感。因疫情的影响,我们无法进行线下练习,但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必须经过勤学苦练,才能向观众展示最好的自己。

蒋明轩:我作为信息组的一名组员,想要尽心尽责帮助和制作《童年》小报,为此我做到了以下行动:我在网上搜集资料,阅读原著,编写总结,真切希望能为这一次探究活动尽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使用PPT制作了《童年》的小报排版,为此我深感荣幸。在小组共同编写中,我与其他组员积极讨论然后进行设计,将小报排版成品在小组内交流以及改进,只愿能在同学们的面前展现出我们PPT组的亮点和风采。我还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将其融合修改进我们的小报排版成品之中,那种丰收的喜悦是什么也无法代替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它属于我们小组的每一位组员。

徐堂晟: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我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了解这本书,我发现这种感觉很有趣,就像侦探破案件一样有趣,一层层迷雾被解开,最终真相大白的感觉。而和伙伴的合作也很有趣味性,大家一起共同劳作,一起合作让事情变得更简单,还能增进友谊。不过《童年》这本书单单标题就写得很好,不用多么繁琐,就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但也正好符合本书的情节,因为全文都在讲述阿廖沙的童年。

唐悦岩:我还有额外的探究成果。我认真阅读文章,在网络上查找一些图片,根据当时前苏联的服装特点,用心体会了人物特点和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利用自己面塑手艺的特长,用黏土捏了小茨冈、阿廖沙两个人物,准备参展。想为我们的探究课锦上添花,在完成人物创作之后拿给老师和同学们看,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和赞许。之后因为疫情原因在家上网课,两个作品未能参展,我感到十分遗憾。

七、项目小结

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在策划、准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高尔基《童年》一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对于本书的阅读是有方向、有指引的,并且是融合在一个个自主策划的活动中的,相比传统的阅读+读后感撰写模式,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显然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路径潜移默化地行程更加有效。

于此同时,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关于文本理解、关于项目本身的各类问题,而在自主自发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

来源:上海市罗山中学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