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如何在社区稳稳落地?杨浦这样做→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资料图片)

之前只是参加活动,现在活动结束后还能饱餐一顿,“家门口的食堂”试营业,不断迎来试吃的老人;在家门口的睦邻中心,既能体验“送货上门”的财富安全保障服务,学习怎么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还能遇到高校的“小老师”“小医生”,听听科普讲座,咨询咨询健康问题;到公园晨练,顺路剪个新发型再回家,不出小区,理发、磨刀等便民服务可以一站式享受“全套”……

促进健康老龄化,就要完善老年服务体系。杨浦的各社区如何把服务送到老人的心坎上?

“活动结束后还能美美吃上一顿”——“家门口”开了“新食堂”,“试吃员”纷至沓来

午餐供应时间为10:30-12:00,晚餐供应时间为16:30-18:00。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左右,工作人员就会把例汤、主食和菜品准备好,等待老年人前来用餐。

“原本都是来这里参加活动,如今活动结束后还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饱餐,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从2月15日开始,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睦邻助餐点“开门迎客”,吸引了不少老人前来咨询、试吃。

2月23日,一走进河间路上的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暖色调的灯光和装修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门口的大屏处,闪动着一周的午餐、晚餐菜单,中午时分,几位老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购买饭票。

市民梁先生和妻子已经是第七次来这里购买午餐,他们还想购买三月份整月的饭票。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年纪大了,平时不愿意开灶。这里离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在这儿吃饭干净又便利。对于菜品的味道,梁先生也表示满意:“饭菜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比较软糯,而且色香味俱全。”

截至发稿前,该睦邻小厨助餐点仍处于试运营阶段,每当老年人用餐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主动上前进行问卷调查和告知他们第二天的菜单。记者看到,这里有15元的基础套餐,包含一大荤一小荤和蔬菜,也有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小荤的20元套餐。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人,他们也提供特殊饮食,比如当天预定的餐食中,就有两人不吃猪肉,一人不吃鸡肉,工作人员都已经提前调整了菜品。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睦邻小厨就是“家门口的食堂”。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睦邻助餐点负责人张莉霞表示,前期筹备阶段,他们就对营养餐进行了深入调查,保证每周有鱼、有肉、有虾、有蔬菜,做到菜品每天不重样、午餐晚餐不重样。

和其他睦邻小厨不同的是,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睦邻助餐点将送餐服务主动“跨前一步”,实现365天全年无休。只要老人有需求,无论是恶劣天气,还是法定节假日,都会第一时间将助老餐送到老人家中。此外,这里对前来就餐的人群没有严格限制,附近社区的居民和周边商务楼的员工也可前来用餐。

据悉,该睦邻助餐点将于3月1日正式营业,有需求的市民可以联系居委会预定或自行前往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咨询。

“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地上有陷阱”——财富安全保障服务“送货上门”,助老人护好“钱袋子”

“一直电话打给我,承诺保底高收益,资金放第三方,绝对安全”“千万不要相信!正规金融机构都不会承诺保底和收益的,资金托管在什么机构?投资方向是什么?老先生,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地上有陷阱”……2月22日,居民唐阿姨来到平凉路街道第一睦邻中心,体验了一把“送到家门口”的财富安全保障服务。

当天,“财智·睦邻”行动年度首场活动在这里举行,主题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现场座无虚席。活动以金融知识讲座、防非微课堂、典型案例观影、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开展,通过对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帮助居民了解金融知识,提升金融安全意识,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讲座内容很好,给我们老年人普及了金融知识,帮助我们看清各种‘套路’,规避可能受到的资金风险。”唐阿姨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开展,让更多居民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工商银行杨浦支行行长赵云锋表示,金融风险防范宣教进社区的形式一方面拓宽了银行直接面向群众进行宣传的渠道,另一方面为银行开展定向定制化服务创设了更加丰富的场景,“今后我们将不断优化区域性政银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银行对中小微双创企业、社区群众专业服务的能级。”

据悉,“财智·睦邻”行动由区金融办、地区办、各街道以及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共同打造,是根据社区睦邻中心人气集聚特点,由多部门共同设计、共享资源、合作联动形成,年内还将在12个街道举办近20场活动。

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智·睦邻”行动作为金融服务“五进”(进社区、校区、园区、营区、商圈)党建品牌的一个系列,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打造金融知识社区宣教品牌活动和防非前沿阵地;面向“社区、校区、园区、营区、商圈”开展针对性、定制化的金融宣教和服务。

“阿婆要注意身体”“我晓得了”——高校“小老师”认真“备课”,把“科普课堂”搭进社区

2月24日下午,年逾七旬的居民陈阿姨坐在定海路街道第一睦邻中心,边听讲座边记笔记,认真地学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之前以为讲座就是复旦的孩子们给我们讲讲知识,没想到还帮我们准备了短片和图片,方便我们这些眼神不好的老年人。真是用心了。”

当天,定海路街道第一睦邻中心携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业硕士党支部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2级科学硕士党支部学生,把“科普课堂”送到了社区老人的“家门口”。

其实,几天前,这些“小老师”就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进行了充分“备课”。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斯告诉记者:“因为我是社工专业,研究方向也是和居委会、街道的睦邻中心有关,有这样的机会深入社区,用专业知识帮助这些老年人,感到十分荣幸。”

旁边的房间里,四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小医生”等着“接诊”。老人们听完讲座后,就到这里测量血压。研一新生彭宇欣是第一次来到社区为老年人义诊,她非常耐心地为老人答疑解惑。“这些老人和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相仿,看到他们就觉得很亲切。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身体健康。”彭宇欣说。

“阿婆要注意身体,平时不要着急”“我晓得了,侬也要爱护身体”……当学生走进社区,当青年人遇到老年人,一句句关心的话语顿时让屋内变得“春意盎然”起来。

“这回来公益理发,就是希望让老人们开心”——到公园晨练,顺路剪个新发型;不出小区,即享“一站式的便利”

近日,市民胡老伯到杨浦公园锻炼时,听闻党群服务站里有公益理发活动,便赶紧进去凑个热闹,“理得很好!我们老年人对发型要求不高,只要剪短一些,清清爽爽就很好。”

上午8点,服务站的活动大厅内搭起了两个简易的“理发位”,剪子、推子、木梳、围布等设备一应俱全。“侬想理个什么发型?”“两鬓剃得短一点,后脖子要修修齐……”只见志愿者们身穿长袍,戴着口罩,每每开剪前,都会细心询问老人们的要求。理发期间,他们还不时和老人唠唠家常。

不少老人表示,自己岁数大了,外出理发时看着时髦的店面、高昂的收费,总是不愿进去。像这样的公益服务就开在身边,让他们感到很亲切。

记者了解到,这些志愿者来自康而寿养老服务中心。“我们平日里就常和老人打交道。这回来公益理发,就是希望让老人们开心。”一位志愿者说。

磨刀、理发……家住长阳新苑的陈先生近日在自家小区的网球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一站式便利”。

这支便民服务队是杨浦很多居委会的“老朋友”。从2011年成立至今,他们每个月都会到不同小区,提供修鞋、修伞、小家电维修、磨刀、理发等五项以上的便民服务,价格在3到5元不等,定价亲民。志冬好管家便民服务队队长王志冬表示,尽管团队内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但他们都想为社区发挥余热,用自己的手艺为服务居民。“能给别人带来方便,自己心里也会觉得温暖。”王志冬说。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来源:上海杨浦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