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武汉轻工大学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相关学科特色鲜明,食品类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管、理、文、经、农、医、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砥砺风雨,谱就华章。武汉轻工大学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70多家企业亮相高校科研成果展

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研发“油茶籽脱壳冷榨工艺技术”,201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行业空白。

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开展稻米加工技术改造和技术人员培训,先后完成大米低温加工技术、稻谷低温保鲜技术、大米营养成分的保全与提高等技术攻关,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

湖北交投莱克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申请获批了农业农村部“国家小龙虾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潜江)”,联合取得“罗非鱼”加工即综合利用方面的鉴定成果和省级科研项目各1项。

在“武汉轻工大学办学70周年助推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科技服务企业成果展”上,70多家与该校开展科研合作的企业亮相,与高校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让在场的企业代表连连感慨:高校和企业互帮互助、合作共赢,潜力巨大。

成果背后是70年来的耕耘。

武汉轻工大学是新中国最早一所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作为学校王牌学院之一,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部级学科专业平台,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广泛的企业资源。

该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强化学科规划顶层设计,积极谋划“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学科建设方略和重点方向,全面优化学科布局,不断推进学科建设提质进位。

比如,工商管理学科依托该校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的学科优势,形成以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管理为优势,以技术创新与管理、投融资管理、旅游开发与管理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软件工程学科依托粮油食品行业,紧跟软件发展的主流前沿技术,实现“计算机软件、数学、粮油食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该校今年新设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依托学校“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食品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智能粮油装备、数字粮仓、智能包装装备等领域凸显出传统优势……学科建设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为科研转化打下基础。

多年来,武汉轻工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科技优势,当好产业科技“排头兵”、产业政策“智囊团”和产业发展“助推器”,培植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粮油食品饲料品牌,扶持了一批国内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地方支柱产业,为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该校先后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科研成果助力食品畜牧行业提质增效

一碗热干面,能有多大的科技含量?在早餐摊点,它可能需要滚烫的开水、有力的臂膀以及敏感的味觉,如果把这碗热干面的制作场景放到工厂里,面条弹性、爽滑度等,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硬标准”。

热干面的标准化、数字化是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学东教授团队的课题,为了达成目标,该团队走街串巷拜访企业,带着千分尺和弹簧秤等工具,一边吃一边测,经过实地调查和反复实验,有效解决了鲜湿热干面保质期短、掉碱、冷藏易老化等问题,技术应用到湖北常青麦香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这只是王学东教授团队科研转化的案例之一。

2005年,王学东与国家酵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合作,研发出可用于饲用抗生素替代的酵母益生素,技术被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采用;2011年,他被选派到十堰市郧县任科技副县长,深入田间地头,培育出郧阳红薯粉丝、秦巴金玉米、郧阳松针蛋等新产品,被当地企业形容为“保姆式服务”;2016年,该团队研发的“速冻鲜面团技术”和“速冻预烘焙面包技术”成果在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得到应用转化……王学东说,在普通人看来,传统行业很难有进步的空间,但在行业内部,企业都有提质增效的愿望,这给科研创造了很多的机会和空间,深入行业、深入企业做科研,科学家就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从市场概念发展为大学学科,从单一农业种植走向集标准化种植、深加工、品牌运营、市场开发等为一体的融合产业,行业年产值从2015年的8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00亿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化学元素硒走出这条“蜕变”路,只花了6年。这条产业之路背后是武汉轻工大学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简称“国硒中心”)的科研支撑。

国硒中心科研团队是典型的围绕硒产业的多学科团队,囊括食品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商科、艺科背景的人才,不仅攻克科研难关,还在产业链搭建、产品营销设计、行业标准等方面,不断贡献智慧,与恩施德源健康产业集团、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良品铺子食品集团、襄阳山夫草仙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有深入合作。不仅为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还促进了当地硒产业的提档升级。国硒中心主任程水源教授说:“科研人员要去解决新产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深耕细作,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回盛生物是一家以兽药制剂为主体业务的知名上市公司。该企业与武汉轻工大学在新兽药药学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合作,合作研发国家二类新兽药4项、四类新兽药2项。该企业也是武汉轻工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培养行业人才。

作为湖北省属高校,武汉轻工大学积极融入地方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数量和质量,与恩施州、黄冈市等20余个市(州)、县(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有力支撑“科技兴粮”“创新湖北”的发展规划。该校还选拔优秀人才,向郧阳、随州等地派驻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与地方合建“国家小龙虾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郧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2020年,在省科技厅“联百校转千果”高校成果云推介第四场活动上,武汉轻工大学带来能够降血糖的“营养重组米”、降低杂醇含量的“复合酿造法”、可降血脂、调节睡眠的“稻米油”等科研成果,2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69万网友观看,15项科技成果累计被112家企业和技术经纪人认领,转化金额达到1.32亿元。

科研反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创新和转化,科技创新也反哺教育教学,促进教学环境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该校现有1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饲料资源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粮油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安全、生物农业、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粮油智能制造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农业科学”实现ESI全球排名前1%的历史突破。

校企合作不断升级,现有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7个,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8个。

该校注重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成绩斐然,先后涌现出了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邱天赐、“全国自强之星”徐阳、郭桂辰,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朱倩倩,“长江学子”杨奕、武金亮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榜样。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优良品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先后涌现出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成都大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崇淑,全国劳动模范、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推动饲料工业发展十大经济人物、华农骏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荣,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

标签: 助推   地方   经济   发展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