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丨假病历产业再次冒头,联手阻击应有共识

假病历一份100元,诊断证明一份120元,一份假冒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180元,还可提供盖有假章的发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存在一条买卖假冒医院相关证明文件的黑灰产业链。有人购买假病历用于请病假,有人购买体检报告用于入职体检,甚至不排除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证明材料骗取或套取医保资金的可能。(澎湃新闻)

浸淫多年之后,“假病历”产业链早已是盘根错节。习惯了打游击的猫鼠游戏,这门生意堪称“生命力极强”,其快速适应、逃避监管的能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从本质上说,这是由“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伪造“病历”“体检报告”等,只需少量的人手和设备就可完成。体量小,灵活机动,自然不易暴露。除此以外,在“产业链”深度分工的背景下,造假团伙和“销售团队”彼此分离,很多甚至是线上外包模式,上下游若即若离,构成了完整的自保机制。

常识是,当一个产业形成了高水平的分工,便会效能倍增,产生规模效应。类似的进程,如今正在“假病历”产业发生,这恰恰是其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根本原因。若是长此以往,局面势必更加棘手。要想破题,必须回到那些根本性追问: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假病历”?是不是有足够的决定和动力,对之进行联手阻击?若是没有对其严重危害的充分认知与共识,那么所谓的治理,注定浮于表面,难有长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假病历的最大风险,恰恰在于“不确定性”,也即不知道购买者到底会拿来何用。有人用之蒙混请病假,属于偷奸耍滑,用人单位往往不会严查;但,同样有人用之来医保套取、商业险骗保,这就涉及到违法犯罪了……以结果而非行为本身来选择性倒查到底,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制售假病历的行为,会被忽略和轻纵。只有少数被牵连进大案的造假团伙,才会被深挖“牵连”、连带追责。基本面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让假病历制售团伙有恃无恐。

作为可能涉及到重大财产权益分配的正式文书,病历、体检报告所受到的规束强度,显然是不够的。造假不绝的当下,强化此类文书的“出口”标准化、统一防伪编码以及便捷化的联网查核,这是从源头堵漏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