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文来高中在行动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保障?文来高中多渠道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保驾护航,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疫情后的春天。

了解学生状况,优化网课环境

关注心理健康

在新冠疫情居家网课期间,文来高中为学生们开设了每周一节的线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老师为了了解网课期间学生们的真实心理状态,在心理课上,向学生们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请用三个词形容你网课一周的状态。

学生们纷纷回复:累、疲惫、眼瞎、忙、焦虑。老师随即与同学们逐一沟通,了解到:盯着屏幕上一天课,学生们的眼睛实在太累了;课间十分钟,可是上节课拖堂一、两分钟,下节课要提前进入课堂点名、调试设备,休息时间太短了,眼睛得不到足够的放松,人也很紧张焦虑;有些家长是医护工作者、警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白天并不在家,学生们得自己做午饭,一小时的午休时间完全没有放松的可能。

学校心理室随即将调查结果反映给了校领导,校领导十分重视,要求各年级进一步调查。在确认情况属实后,学校决定将全校的网课时间进行调整:

每节课上课时间减少5分钟,由40分钟改为35分钟;

课间休息由10分钟改为15分钟;

午休延长至1个半小时。

学生对于这样的调整非常感动、感激。觉得网课上得不用那么焦虑了。眼睛可以休息一下,身体也可以动一动了。

学校重视学生们的感受,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通过适当减少教学时间,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网课大环境,从而为学生们能够在居家学习期间持有较好平和、舒缓的心理状态打下基础。

布置心理任务,提升学生自我调节水平

文高在行动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不止有赖于个体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通过实践,行成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识与习惯。

在文来高中开设的线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心理老师就通过讲授心理知识与布置心理调节小任务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比如,心理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我们可以利用、以及如何利用感官调动来进行自我心理关爱。随后布置了课后小任务:“请每位同学选取1-3种调动感官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关爱,并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制作成PPT,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周后,学生们纷纷提交了自己的自我关爱方式。有调动嗅觉的、有调动视觉的、有调动触觉的、有调动味觉和动觉的等等。学生们表示,采用了这些方式后,自己的心理放松了不少,也对自己在疫情线上学习的压力下能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更有信心了。

心理自查在云端,逐一关照显温暖

守护心理健康,文高在行动

网课第一周,学校心理室就设计了针对我校学生的“居家心理状况自查问卷”,并首先利用心理辅导活动课,邀请全体高一年级的学生填写了相关问卷。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问题:

对于想要得到心理老师帮助的同学,可以填入自己的“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并告知学生,“心理老师会在收到你的信息后,根据你选择的时间与你联系。”

文高心理室的老师们,在收齐问卷信息后的一周内,对所有问卷进行了分析汇总。对所有希望得到心理老师帮助的学生,第一时间通过钉钉进行了确认。

然后,心理老师按照学生问卷呈现的心理状态的轻重缓急,以及学生自己填写的咨询需求的快慢,逐一进行了电话联系,并进行了简单的电话咨询。给居家网课期间,承受心理压力的同学们送去一丝温暖。(高二、高三年级的相关工作即在本周和下周进行)

心理小贴士:

保持日常节律,有益心理健康

文高在行动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刘俊升教授团队和郑州师范学院卞小华博士团队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儿童青少年能够保持更加规律的日常节律时,他们在居家隔离期间会更少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并与父母关系更加和谐。

那么,什么是日常节律呢?

日常节律(DailyRoutine)

是指儿童青少年每天大约在同一时间,或者按照相同顺序发生的一些行为,比如睡前洗脸、刷牙。在家庭环境中,研究者们将儿童青少年的日常节律分为4种,分别是:

1)日常生活节律,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运动时间等;

2)家务劳动节律,如饭后帮忙收拾碗筷,整理房间等;

3)家庭规则节律,如起床问候,周末全家一起运动、看剧等;

4)家庭作业节律,如每天大约在同一时间完成作业等。

这些行为节律共同构成了儿童青少年一天的生活结构。

居家隔离期间,为何保持规律的日常节律有用?

青少年原本的校园生活,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结构,例如何时上学、何时用餐、每节课的时间分配、需要在当天完成的功课等。这些稳定的日程虽然不易察觉,但实际上是给青少年带去了可预测感、稳定感和安全感。

疫情居家隔离让人们的生活作息变得更加灵活,但同时也给儿童青少年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混乱与不确定性。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更容易使人感受到疲劳和倦怠,因而导致个体在这一时期产生更多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适应不良症状。

规律的日常节律则有助于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可控的部分,例如在每天做完作业后,在某一时间段内,一给自己安排一个活动时间。这种可预测性会使青少年更容易感受到对于自我生活的控制感,并让其感受到更加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帮助儿童青少年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此外,“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居家隔离期间亲子沟通的负担,减少因家庭琐事发生亲子冲突的可能性,构建良好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同学们,为了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度过这段特殊的居家学习时光,你能给自己制定一份“日常节律清单”吗?

疫情期间

守护心理健康

闵行区未成年人心理24小时求助热线:4001041990

团市委青小聊热线电话:12355

情况紧急也可拨打962525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来源:闵行区教育局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