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团队群体动能 促进师徒共同进步——程春红数控技术应用名师培育工作室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中职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机制和平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助推上海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程春红数控技术应用名师培育工作室在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的指导下,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组织管理下,通过构建“激发团队群体动能促进师徒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努力探索“出机制、出成果、出人才”的工作室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精准培育——助推有效成长

工作室遴选了三名学员,分别是来自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顾娟老师、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的张玉东老师和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沈蕊老师。主持人程春红和三位学员共同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四个人基础各异,特点明显。有的具备一定的教科研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课程顶层设计能力;有的擅长教学设计和实施,但是教科研能力比较弱;有的特有活力主意也多,但思维过于发散,欠缺一点严谨和理性。程春红老师虽然第一次主持名师培育工作室,但是,她虚心务实,自我加压,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引领,携手工作室三位学员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上海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区级以上课题、教材编写等教改项目中勇挑重担,发挥骨干作用。在实践中研训,在研训中成长,使强项更强,弱项变强。

两年来,这个四人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理念、思路、眼界、境界等方面都实现了教学相长。收获满满!

出人才:2人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晋升高级讲师,1人获评2021年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

出成果: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三等奖1项;上海市在线开放课程3门(完成1门,在建2门);4篇论文分别荣获“2021年长三角中小学学科德育论坛”征文“思政组”特等奖、2020“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征文评选二等奖、上海市技师协会2019年度课题研究评选活动三等奖、崇明区教育协会青年教师教科研二等奖,1篇论文发表;主编或参与完成4册校本教材,其中正式出版3本。

二、顶层设计——引领精准培育

凡事预则立,工作室的培育成效源于扎实的顶层设计。工作室分析了学员们工作岗位实际情况和他们各自的基础和需求,进行工作室运行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

(1)工作目标:

出成果——立足校本岗位,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

出机制——建立有效的工作室运作机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教学相长。

出人才——工作室学员在个人职称、职务或者各类荣誉等方面得到发展。

(2)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规划导向——依据建构主义,以立足校本和岗位为原则,学员、主持人和学员所在学校充分沟通,制定《学员发展规划》和《带教方案》;凡事预则立,师徒共同商量制定《工作室运行办法》和《工作室活动计划表》。

大师引路,项目驱动——首先组建工作室专家资源库,包含理论类、实践类、学员学校领导、工作室跟踪指导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来自一线的各类大赛高奖获得者等6个大类。徐国庆、姜大源等大咖都是工作室的重要专家资源。接着确立项目任务,有信息化建设、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5个方面。

平台共育,实践历练——建立“5平台共育,3实践历练”研训策略。5个共育平台:“跨界跨组”的名师培育工作室联合教研体、“机电专业”为主的“第五协作组”、“同专业”的数控技术应用工作室、青浦区级名优教师“拔尖计划”团队和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确立“三实践三反思”的课堂深耕流程,深度打磨,历练成长。

机制跟进,学悟并行——建立基于多元能力培养的工作室运行参与机制,如小组云端例会制度、微信群分享制度和分工协作制度。机制跟进,激发团队群体动能,促进多重反思,先思后学,边思边学,学后再思,学悟并行促成长。

三、走实走深——赋能培育成效

“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将助力学员走的远走的高。工作室通过任务驱动、深耕课堂和学悟并行,聚焦“教科研素养、信息化素养和课程思政素养”这3类素养的培育,走实走深,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一)立足校本,任务引领。

明确项目任务。每位学员立足任教课程,深度打磨“四个一”。一节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展示,一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一个课题或者项目的申报和研究。

“四个一”紧扣学员的工作岗位和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贴近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四个一”从小到大,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员感悟和内化职业教育理念。围绕“四个一”实施过程中的学员的实际需求同步匹配研训活动,发挥研训活动的最大效能。

2年内,学员们都超额并出色地完成了“四个一”。三位学员共制作了4个微课;开了5节展示课,其中,1节市级交流、2节区级交流;参与完成了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正在实施2门上海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开展3个区级课题研究。

(二)深耕课堂,走实走深。

为了实战锤炼并提升学员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工作室针对“四个一”中的第2个任务“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展示”,开展了“3实践3反思,学悟并行”的深耕活动。通过深耕课堂,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培育信息化素养和课程思政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并辅以聚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研训活动,提升学员立足课程整体进行设计的大局观和统筹能力。

具体要求:将“信息技术适度应用、课程思政适时融入、教学设计贴近实际。”三个要求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要求,开展“3实践3反思,学悟并行”的深耕活动。

具体流程:

1实践1反思:学员自主设计——工作室小组例会交流打磨——反思改进

2实践2反思:实施课堂教学——工作室和专家听、评课打磨——反思改进

3实践3反思:教学展示(拍摄实录课)——回看、复盘打磨——教学反思

2年来,学员深耕打磨了5节课。顾娟老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开设了市级交流课(线上线下同步展示),沈蕊老师在青浦区名优教师“讲台上的名师”展示活动中开课,张玉东老师精益求精,深度打磨了3节课,其中1节在区级层面展示。

(三)同步研训,学悟并行。

工作室在推进实施“四个一”的过程中,从小任务开始实践历练,学悟并行,学员的研究性思维相伴相生,不断生长,催生出相应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等大任务。工作室在逐步推进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应时应景地开展针对性的系列研训活动,每个系列都包含“理念提升、实践探索和反思感悟”等活动,使研训内容匹配学员当下的需求,使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意义建构真正发生。

两年来,工作室共开展五个系列,51次研训活动。

四、优化机制——实现内驱成长

“激发团队群体动能,促进师徒共同成长”的关键是打造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激发工作室每一位成员的内驱力。工作室通过建立分工协作制度、云端例会制度和微信群分享制度,构建和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分工协作制度——全体参与工作室运行管理,分工完成学员档案和工作室研训过程中的档案积累。使工作室运行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有条不紊!

云端例会制度——由学员轮流策划、组织和主持互动交流,轮到的学员全面负责“会议通知、会议准备、会议记录、会议反思”四个环节。其特点是学员主体,学员先行针对例会主题发表观点;主持人和专家旁听观察,并在活动后阶段进行点评和发言。值得一提的是云端例会既培养了学员的多元能力,更是激活了学员的研究性思维。

微信群分享制度——实时引领、分享、沟通、互动,赏识,鼓励,有效发挥了情绪管理的作用。学员们的研训活动体会、撰写的新闻、月报等都需要在微信群里递交,在分享心得的同时,共同打磨和提升。并在互相鼓励和欣赏中增强信心,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追求职业生涯的高端发展。

结  语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名师培育工作室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主持人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也在互相摇动、推动和召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程春红数控技术应用名师培育工作室对如何建立和运行学习共同体,更好地“激发团队群体动能,促进师徒共同进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日,工作室的学员们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初心立德,匠心育人,不停地“摇动、推动、召唤”,代代相传,教学相长,生生不息。

关键词: 数控技术应用

来源: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