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码”使用15问 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4月9日起,全市现场核酸采样登记方式调整为通过“随申办”中的“核酸码”进行。广大市民可登陆“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小程序申领“核酸码”并截屏保存,一次申请,重复使用,有效期为30日。无法及时申领“核酸码”的市民,也可凭实体身份证进行现场采样登记。

针对市民反映较多的“核酸码”使用问题,记者再次咨询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请他们进行了解答:

1、目前到底有哪些登记方式?

答:目前共有如下登记方式:

(1)“随申办”中的“核酸码”。一次申请并截图后,可在30日内重复使用。较为便捷。

(2)老人的“随申码”纸质离线码。老人如果前期申领过“随申码”的纸质离线码,也可以直接使用纸质离线码,前提是该纸质离线码尚在有效期内。

(3)实体身份证。无法及时申领“核酸码”的市民,也可凭实体身份证进行现场采样登记。

(4)如无实体身份证,也可现场报身份证号人工登记。

(5)实时动态有效的“随申码”(截图无效,必须为实时打开的)。

为提高核酸检测登记效率,避免人员拥挤聚集,减轻检测人员负担,建议有条件的市民尽可能选择使用“核酸码”进行登记。

2、原来“健康云”的核酸登记方式还可以用吗?

答:4月9日起,全市现场核酸采样登记方式统一调整为通过“随申办”中的“核酸码”进行。

3、“核酸码”可以截图吗,有效期多久?

答:“核酸码”支持离线使用,建议市民在获取“核酸码”后截屏保存图片,该图片在30日内可以反复使用。

4、“随申办”系统卡顿,“核酸码”一直打不开,怎么办?

答:高峰期可能出现系统卡顿,建议市民分别尝试“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小程序3种不同渠道,3种渠道都可进入。

同时,市民一次截图成功后,无需再反复进入,避免造成系统拥挤。

5、昨天已经截屏的“核酸码”,今天还能继续用吗?可以反复用吗?

答:可以,“核酸码”一次申请、重复使用,有效期为30日。

6、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可以帮忙申请吗?

答:为方便老人、孩子等特殊人群使用,“核酸码”提供亲属代领功能。点击“随申码”页面的“亲属随申码”,可为家中老人或小孩等申领“核酸码”,做核酸检测时供亲属出示“核酸码”进行扫码登记。

7、哪些人可以申领“亲属随申码”?

答:目前,“亲属随申码”支持本市及外省市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含60周岁)及无法独立申请“随申码”的特殊人群。

8、可以帮老人孩子把“核酸码”打印出来,反复使用吗?

答:“核酸码”打印依然有效。亲属“核酸码”同样为一次申请、反复使用,有效期为30日。建议为家里老人小孩提前打印,方便他们进行核酸采样登记时使用。

9、申请“亲属随申码”时遇到困难,无法申请怎么办?如何进行核酸登记?

答:暂时无法成功申请“亲属随申码”,也没关系,可使用本人身份证或登记身份证号现场进行登记。老人如果前期申领过“随申码”的纸质离线码,也可以直接使用纸质离线码。

10、不是亲属,怎么帮小区里的老人申请核酸码?

答:老人如果前期申领过“随申码”的纸质离线码,可以直接使用纸质离线码。如果没有,可以使用实体身份证登记或现场报身份证号进行登记。

11、不申请“亲属随申码”,可以为亲属申请“核酸码”吗?

答:需要先申请“亲属随申码”,申领成功后方可为亲属领取“核酸码”。如暂时不方便由亲属代为申领“核酸码”,老人也可使用本人身份证或登记身份证号等其他方式现场进行登记。

12、没上户口、没有身份证号码、没有“亲属随申码”的婴儿怎么办?

答:婴儿如果无法申领“核酸码”,也可以在现场由父母手工登记。

13、我是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没有身份证,怎么申请这个码?

答:境外人士可通过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证、港澳台居住证先注册成为“随申办”用户后,再申领“核酸码”,或是在现场使用实体证照进行人工登记。

14、核酸检测结果在哪里看?

答:可在“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小程序中的“核酸查询”中查看。

15、申请“亲属随申码”要上传老人的户口本照片,但户口本不在身边,怎么办?

答:如果是上海户籍市民,可使用“随申办”中的“户口本”电子证照,进行申请。相关证照可系统自动获取,也可在首页上方“亮证”功能中查看。

关键词:

来源:看看新闻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