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沪郊古镇上的百年老茶馆:老人凌晨三点半去喝茶,每个早晨不再漫长
留住老茶馆,就是留住一方江南传统文化空间,留住一份浓浓的乡愁。
换上新面貌的茶馆
近年来,随着沪郊古镇装潢翻新,不少老茶馆淡出了当地老人们的视野。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部分老茶馆经过整修重新开门待客。不过,这些换上新面貌的老茶馆,能否满足老人们的茶馆情怀?
(资料图片)
11月中旬起,位于奉贤庄行老街的东兴楼茶馆重新开放,于每周六上午开展活动,免费供周边居民参与。相比其他古镇,庄行老街不算热闹,走在路上,远远就能听到东兴楼里传来委婉软糯的沪剧唱腔,大门上悬挂的黄色旗幡上硕大的“茶”让茶馆形象深入人心。重新装潢过的东兴楼古朴雅致,二楼厢房内摆放了木方桌与长凳,最东面搭着戏台,就连天花板上的吊灯也设计成了灯笼模样,尽可能还原老茶馆的气质。记者赶到时,两位沪剧演员正唱到最精彩处,场内老人或跟着轻哼,或拍手叫好,气氛热烈。
78岁的朱金娥是老街的原住民,老宅与东兴楼仅一墙之隔。据她介绍,东兴楼是庄行有名的百年老茶馆,早年间茶馆内还设了书场、能听评弹,从凌晨两点起便座无虚席,一直到深夜茶客们才肯散去。“当时5分钱一壶茶,1角5分一场书,苏州的评弹演员也常来,我每天基本都泡在茶馆。”因此,茶馆重开,还带回了沪剧、评弹等老节目,让她十分惊喜,“来茶馆听听曲,日子也不无聊了。”
不过,依然有老人坐在老街巷口的廊檐下,远远听着东兴楼上的热闹。冬日寒冷,何不进去坐坐?“里面只有唱戏,没有茶喝呀。况且每周只开一小时,坐不了多久就得走。”78岁的金永有些惋惜。他是廊檐下的常客,像他这样在路边一坐就是一整天的农村老人并不在少数,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地方去”。金永还是希望,老街上的茶馆能够彻底回来,若有烧暖的茶,收几元茶钱也无妨,让老人有个休闲交流的去处。
有关这一点,东兴楼负责人薛国强并非没有考虑过,只是常态化供应茶水看似简单,考量因素却不少。比如,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与茶馆的运营难题;又如,茶水的定价方案。薛国强告诉记者,茶楼本身不作商用,若常态化开放,运营成本难以负荷。同时,东兴楼每周的演出都是纯公益行为,若贸然向百姓收茶水费,或许会引起争议。此外,他也担心,一旦收费,原本想来听戏的百姓会因此望而却步,“几元钱看似少,但有些农村老人节俭惯了,他们舍不得。”因而,为了让茶馆更平等的给老人们带去休闲娱乐,老茶馆只能有些缺憾。
不过,薛国强也提到,目前东兴楼还处在开放初期,未来茶馆内活动还将继续拓展,不仅让老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也让老街更具文化氛围。
冬日,凌晨三点半,朱家角古镇一片寂静。
穿过幽深小巷,摸黑转过几道弯,一串红灯笼亮得热烈,浓浓夜色中,位于北大街深处的“江南第一茶楼”早已灯火通明。茶馆内热闹非凡,缕缕茶香飘来,交谈声、偶尔扯着嗓子的争论声、喝口茶后的轻叹声交织在一起。百年茶楼里,数十位年逾花甲的老茶客成了尚在沉睡中的古镇最具活力的存在。
这是“江南第一茶楼”里的寻常黎明,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沪郊古镇零星几家流传至今的老茶馆里:四方桌、热水瓶、碎茶叶,还有浅斟慢饮的老人。他们聊天、吃早点、唱曲,或安静地听别人说笑。在破晓前的老茶馆里,除了喝茶,热闹、人气,也是老茶客们披星戴月也要赶来的缘由。
凌晨三点半,“江南第一茶楼”已灯火通明
从凌晨三点半到八点半,是“江南第一茶楼”专门开放给当地60岁以上老人的免费早茶时间,因疫情暂停开放了8个月后,已于11月中旬重新开门待客,老茶客们得以欣喜回归。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藏于沪郊古镇内的老茶馆,感受其特有的市井气息之外,更见证了老茶馆与老茶客之间相互联结、彼此需要的精神维系。
沪郊茶馆往事
茶馆是江南古镇的标志,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式茶馆涌现,传统语境中聚集三教九流、市民百姓,充满市井烟火气的老茶馆已不多见。老茶馆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稍有落寞之势。
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朱家角古镇上,茶馆不在少数,但大多是时髦的新式茶馆,“江南第一茶楼”这样的老茶馆已经很鲜见。走进茶楼,古朴的大厅里,摆放着十余张木制四方桌,桌上标配竹壳热水瓶与茶具,墙面立柱是灰红相间的仿明清文化砖样式,处处透着人们对老上海茶馆的记忆。
翻新后的百年茶馆古朴且精致,大部分时间里,江南第一茶楼已转型成了游客喝茶休闲的新式茶楼。但每个尚未日出的清晨,茶楼会褪去平日的时髦,变回老茶客们印象中的模样。
凌晨两点四十分,63岁的陈正明从青浦南门的家出发,一路晨跑40分钟后到达江南第一茶楼,灯笼虽亮着,门板却尚未卸完。听闻动静,66岁的烧水师傅杨金大匆匆赶来,“你总归是第一个,茶已经给你泡好了!”茶馆内明亮温暖,炭盆烧得火红,老式铜质烧水壶冒出汩汩的水汽。陈正明接过温热的红茶,咕嘟一大口后方舒心坐下。
杨金大在茶馆里烧了三年水,据他介绍,茶馆的早茶是老板开放给当地60岁以上老人免费享用的,目前登记在册的已有近400位,最热闹时能有七八十位老人同聚一堂。眼下正值寒冬,来的客人虽少些,但总有老人风雪无阻,每天起码要烧25壶热水才够。
作为青浦本地人,杨金大与这间茶馆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五十年前。“以前茶馆分上下两层,楼上喝茶,楼下澡堂。我小时候经常跟我爸爸来洗澡,洗完澡他喝茶聊天,派我去买菜。以前茶馆特别热闹,几十里地开外的居民都来这喝茶。”
4点30分,72岁的陈秋雨端着茶杯前来,径直走向老位子,提起桌上的热水瓶冲泡自带的茶叶。老清早“孵”茶馆,这个习惯他已保持了近40年。他现在回忆起来,对茶馆最初的印象,是“烟灰气”。“小时候跟大人去茶馆,到处是扯着嗓子聊天、抽烟不断的茶客,觉得乌烟瘴气的。”后来与茶馆和解,倒也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中年下岗后,肩负全家生活的陈秋雨做起了环卫工作,每日三四点就要出门。为抵御严寒,他会先到彼时的江南第一茶楼喝盏茶,也渐渐开始参与到其他茶客们之中,一道拉家常、说新闻,身子暖了,一天的工作也更有劲儿了。茶馆内气氛火热,心境也开阔起来,记忆中的烟灰气慢慢成了烟火气。“茶馆热闹,各种奇人异士都有,跟他们聊天总能有惊喜,是个神奇的‘小江湖’。”
与精致的江南第一茶楼不同,在金山枫泾古镇,一间同样有着深厚历史的老茶馆始终保持原貌。从热闹的中大街向左拐入新枫路,在稍显逼仄的小巷里,从二楼传来阵阵笑声的老宅就是老茶馆所在。爬上狭窄的楼梯,只见茶馆入口处的柜台上的两只不锈钢碗里盛放着两种茶叶,不管是哪种茶都是3元,茶客可自助选择,无限续杯。茶馆面积不大,墙壁已斑驳,老式木头桌椅已掉漆,桌子上几十只五颜六色的老式热水瓶,时间宛如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同时被定格的,还有老茶馆的典型场景。下午三点,老茶馆内尚有20余位茶客,他们每日天不亮就来占座,三五人一桌,早上喝茶、聊天,晚一些就掏出自带的扑克牌跟茶友们“杀”几局,直到傍晚时分才起身回家烧饭。
“没以前热闹了,20年前刚接手茶馆时,每天要烧800壶水。”据68岁的老板严荣安回忆,鼎盛时期的茶馆里,最多的客人是周边的农民。枫泾古镇周围水网密布,不少农民天不亮就到附近打鱼,赶着早市来古镇摆摊售卖。通常情况下,负责布网、拉鱼的男人上茶馆喝茶休息,女人则在茶馆楼下卖鱼,鱼卖完了,茶也喝得差不多。“干完农活上茶馆喝茶,都像是我们这的传统了。”严荣安笑称。
老茶馆与老茶客:
相互联结、彼此需要
4点45分,江南第一茶楼里的老茶客陆续到来,安静的茶馆开始沸腾。
分贝最大的,要属倚坐墙边,跷着二郎腿唱曲儿的王友弘。他的手机架放在桌上,屏幕上一曲《金瓶似的小山》正播到高潮部分,左手轻扣木桌打着节拍,眼睛半眯着,偶尔瞟两眼手机上的歌词,唱得专注忘我。伴随旋律,坐在对面的陈正明也忍不住摇头晃脑起来。王友弘今年68岁,4年前退休后,每日都与他71岁的哥哥结伴到茶馆报到,喝茶之余,兄弟俩总要一起唱上几曲才算过瘾。“茶馆热闹又自在,还有人能听我唱歌。在家里唱,老婆总嫌我唱得难听。”
最不引人注目的,是抱着茶杯缩在墙角炭盆旁取暖的蔡文新。今年88岁的他行动有些迟缓,举手投足间显尽老态,连倒水也需杨金大帮忙代劳。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每天走半小时来茶馆喝茶。为何如此执着?“茶馆的人很亲近,家里一个人吃(茶)不好,人多好。”他吐字缓慢,回答得像个老小孩。此时,一旁添水的杨金大也低声补充,“他老伴很早就过世了,现在一个人住。”蔡文新听不清楚,只是附和着,“嘎嘎三胡呀,茶馆比家里热闹,还暖和。”
在沪郊,留给老人们的社交场所并不多,除了公园、为数不多的老年活动中心,很难寻到能够遮风挡雨,适合老人们坐下来聊天解闷的地方。老茶馆的存在填补了这块空白。枫泾古镇老茶馆的常客从根觉得,老茶馆有不一样的“味道”,这种味道并非来自名贵的茶叶香,而是来自老伙伴们、来自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用朱锦祥的话来说,江南第一茶楼暂停早茶服务的那8个月,“每个早晨都格外漫长。”三点半起床,四点烧水泡茶,担心吵醒家人,他只能坐在黑暗的房间里独自饮茶,“没地方去,太冷清了。只希望茶馆赶紧重开,人不能没有交流。”
老茶馆提供了免费自在的天地,茶客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每到大年初一,江南第一茶楼会以独特的“元宝茶”招待茶客,讨个新春吉祥,老茶客们也会纷纷掏出红包,给老茶馆发“压岁钱”。红包里的钱不一定要多,更多是心意。在张德林看来,茶馆十几年如一日免费招待老茶客们喝茶,茶客若想不到回报,实在说不过去。
张德林在茶馆里的老位子,是进门口的第一张木桌,有熟人进来,他便主动寒暄两句。“阿三,好几天没看到你了哦,去哪玩了?”“老朱,身体还好伐,降温了要当心。”阿三跟老朱究竟是谁,全名是啥,张德林其实并不清楚,茶客间虽每日一同喝茶聊天,却从不问过隐私,熟悉全靠刷脸。这种熟悉也会延伸到日常关心中。铁打的茶馆,流水的茶客,在老茶馆喝了十几年茶,73岁的张德林已经发现有太多熟悉的面孔消失在茶馆里了。“来喝茶的都是老人,某天有人突然就走了,是难免的。所以,如果有谁连着几天不来茶馆了,大家都会去打听他的情况,互相关心一下。”
枫泾古镇老茶馆的柜台角落,倒扣着二三十只样式各异的旧水杯,不少已落了厚厚一层灰。严荣安告诉记者,这都是茶客们留下的杯子,原本是图方便,后来却越积越多,清理起来很是头疼。“不知道要不要扔,也不知道他们还来不来。”据他形容,每次扔杯子,都像是跟一群茶客告别。
6点,天色渐亮,老茶馆开始散场。陈秋雨走得最早,他急着去菜场买最新鲜的猪蹄,“买不到,老婆要生气。明天一定多玩会。”蔡文新也向杨金大摆摆手,“明天三点半再来!”他离开时候,茶馆对面的旗袍店刚拉起卷帘门,在古镇复苏之际,一场属于老人们的盛会已经落幕。
上海大街小巷、街镇乡村,咖啡馆、奶茶店、中西合璧的新式茶店越开越多,那些沪郊古镇的老茶馆还有必要存在吗?事实上,老街、老茶馆、古旧物什、氤氲茶水、老人相聚时的快乐……这些都是独特的古镇味道和人文生态。留住老茶馆,就是留住一方江南传统文化空间,留住一份浓浓的乡愁。
(转自:上海奉贤)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3-01-02 23:37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3-01-02 23:37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