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大自然的恩惠”应成为新的资产类别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各国在应对全球性危机上的短板,也敲响了警钟。除了疫情,我们还有可能正在无知无觉地走进另一场危机——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惊人的生物多样性损失(Biodiversityloss)。
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有100万种生物处于灭绝的危险中,其中,约50万种可能在近几十年灭绝,永远告别世代生活的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多样性风险尚属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前沿议题,但预计未来与之相关的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将逐步趋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加速普及,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环境(E)议题,各方呼吁金融机构应尽早将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位列未来十年全球前五大风险之一。
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容忽视
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各类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越有益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是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如森林或珊瑚礁,它们在应对极端气候事件、野火、病虫害等外部冲击时,所表现出的韧性更高。湖泊、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如果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遭遇一次外部冲击事件之后能更快的自行恢复。
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威胁之中。为此,自199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开始,每隔一段时间,缔约方大会便会设立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2010年,联合国在日本名古屋正式通过了20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下称“爱知目标”)。这些目标本应在2020年底实现,但相关负责人透露,事实是没有一项目标得到充分的落实。
“爱知目标”下设的60个子目标中,只有7个完全实现,有3个目标毫无进展。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对“爱知目标”执行的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日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20个“爱知目标”当中,中国在3个目标上的进展超越了“爱知目标”预期,13个目标取得了关键性进展,4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绩。
《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穆雷玛对媒体表示,本次COP15大会将致力于搭建2020年以后的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协调各项工作开展,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互相配合等打下坚实基础。
监管层和金融机构加速行动
在控制生物多样性风险方面,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估计,世界经济产出的一半以上中度或高度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健康稳定。这意味着自然的退化对企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构成重大风险。
就监管层的维度而言,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今年4月,“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研究生物多样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6月,来自政府、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和金融业的75家机构联合发起了“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旨在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相关信息披露,引导全球资金流向与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相一致的领域。
ESG研究机构GC Insights合伙人对记者表示,TNFD框架推出的动力来自气候相关财务披露特别工作组(TCFD)的成功经验。自2017年TCFD框架发布以来,全球已有1500多家机构对其进行支持。对于已采用TCFD框架做气候风险评估的机构,TNFD是将更广阔的自然议题纳入财务信披的进一步升级。两者相比较而言,TCFD的框架仅识别与气候相关的风险,而TNFD框架则包括了生物自然、水、土壤和空气,以及与自然其他方面相关的矿产消耗等,举例来说,海洋食物链中的塑料污染、土壤肥力丧失、生物多样性的退化都是TNFD关注的范畴。
在MSCI ESG评级体系的ESG行业实质性地图中,“生物多样性和土地使用”是“E”中的评估指标之一。例如,消费品、医药等行业与此息息相关。
ESG评级体系
GC Insights合伙人对记者提及,近期挪威政府养老基金GPFG宣布不再投资北京同仁堂在内的四家医药公司,理由是这些医药公司采用了全球濒危动物的身体部位,而生物多样性是医药公司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之一。此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防晒霜和化妆品对珊瑚有伤害,因此不乏环保人士在进行冲浪、潜水等活动时拒绝涂抹防晒霜或化妆。例如氧苯酮、桂皮酸盐等成分有漂白珊瑚的风险。
今年以来,中国境内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纷纷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近日,中国银行发行完成首笔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规模18亿元等值人民币。募集资金用于境内地区生态建设示范、山区生态修复、生态水网等多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的项目。
在今年COP15大会开幕前夕,恒生中国在云南开展“种·未来——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聚焦“种子安全”,通过赋能社区关键农户,带动当地社区保护墨江高山传统紫米资源和哈尼族传统资源文化。今年9月,第一财经记者赴该项目调研时,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杨松对记者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般有四方面措施——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建立种子资源库、政策和公众参与。其中,公众参与是多层次的工作,从种植者到消费者,从农村到社区,将优良的品种资源保护下来。
“大自然的恩惠”应作为资产类别
当前,随着ESG投资理念不断普及,有观点认为,应该将“大自然的恩惠”作为一个资产类别。
美国原财长、现任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保尔森年初时撰文表示,随着各国政府在这场危机(新冠)后纷纷重建与投资,政策制定者必须学会珍视自然,为推动变革提供适当的条件和激励。重要的一步将是创建一个新的资产类别,其中包括高产的土壤、农作物授粉和流域等。背后的原因在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在不断加速,而政策制定者通常认为大自然的恩惠是“免费的”,因此很难、有时也无法进行市场定价,而且这些“恩惠”的估值经常为零。
保护环境得不到充分的经济回报,破坏环境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后果之一便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及恢复自然所需的资金严重短缺。
保尔森基金会不久前发布的一份重要报告估计,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每年将超过7000亿美元。因此保尔森认为,必须建立创新的金融机制,将大自然提供的商品与服务转变为资产类别。
这意味着我们的思维要发生根本性转变。各国政府需要将公共资金从对环境有害的活动转移到那些保护自然并可持续地管理自然的活动上。这一举措有助于把资金缺口缩小高达一半;其次,需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私营部门将资金投入到不承诺经济回报的保护项目上。保尔森也认为,必须加强全球协作,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这符合全球金融机构的经济利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综合排行榜
-
2021-10-11 23:4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
综合热门推荐
-
2021-10-11 23:48
-
2019-12-13 14:01
-
2019-12-13 13:09
-
2020-02-05 23:40
-
2020-02-05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