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幼专话发展 智慧教育助学前

8月28日,以“尊重多元,美美与共——人工智能时代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年会在东盟永久会址和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贵阳幼高专”)举行。当日下午,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政要,国内外专家学者、兄弟院校嘉宾领导齐聚贵阳幼高专,五大分论坛共话人工智能下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社区教育发展大计,助推与中国东盟成员国合作迈上新台阶。

分论坛现场。


(相关资料图)

嘉宾齐聚论道幼师培养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论坛”围绕“新时期幼儿教师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谢敏慧教授、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陈凤玉等与会嘉宾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

此次论坛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卓越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方面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并且推动了地区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发展。对于卓越教师培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分论坛现场。

数字化赋能课程建设

在贵阳幼高专附属实验幼儿园,“幼儿园课程与儿童发展”分论坛围绕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与深度学习、课程开发和云端共建教研新模式、数字化背景下成长探究课程实施经验等不同话题进行探讨。河南成长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思琪与贵阳幼高专学前教育与早期教育学院教授杨丽等专家作了主题分享。

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的专业经验出发,深入探讨了儿童学习的特点、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大数据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实施策略等内容,融合多元智能理论、综合社会文化理论、引入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希望通过大数据赋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建构有活力、有温度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分论坛现场。

语言文字彰显幼教魅力

年会分论坛“语言文字的魅力探索”在贵阳幼高专艺术合班教室二举行。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翔博士、中华教育出版社社长吴黎纯、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贺雪莲博士、贵阳幼高专教师丁竹君等嘉宾作了分享。各高校、出版社书院、兄弟院校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讨论交流,展示中国-东盟教育幼儿教师发展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国际合作的现状。

丰富的讲座内容多方面展示了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的多元研究成果和国际合作方向,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的分享能够激发我们对语言文字在幼儿教育中的思考与探索。

研学体验助推美的教育

美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应该如何去实践?在美“育”研学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研学体验共话美的教育。贵州省教育科学院的汪际教授作主题分享,她认为研学的教育价值及实践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从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们参与到贵阳幼高专“鸽子花开”苗绣工艺、万物皆可染、学无“纸”境、“竹”有可能、饮水思源等特色研学体验项目活动中,与贵阳幼高专师生、附属园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制作,进一步了解苗绣、蜡染、纸工艺、竹文化等传统工艺的知识,也提升了美育理念和环境保护理念。

与会嘉宾们参与特色研学体验项目活动。

社区教育赋能基层治理

“个人学习上,社区教育让自己认识到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未来规划上,社区教育让自己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社会认知,社区教育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了社区的概念和功能。”在社区教育之窗分论坛,贵阳幼高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学生卢青在从活动背景、活动回顾、个人实践感悟三个方面畅谈社区教育收获感悟。

清镇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熊伟就校地双方在社区教育合作情况及成果进行分享。围绕“流动儿童问题及社区教育服务路径探索”,贵州大学庄勇教授从“应然逻辑:社区治理创新亟待社区教育高质量驱动、实然状态”“社区教育服务实践的现实困境、何以可能”“社区教育如何助力流动儿童服务(案例)、变与不变”“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服务反思”四个模块作了分享。

活动还分“当你老了”处境体验、童“眼”看世界艺术体验、神奇的STEM教育三个区域设置了社区教育体验。体验嘉宾通过视觉障碍体验、运动能力体验、心理压力体验,身临其境感受老年人的生活困境,激发对老年人权益的关注,促进社会的老幼共融与共建;通过了解儿童美术作品作者姓名、年龄、所属社区及创作理念,领取画展投票卡进行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六幅作品感受儿童描绘的美好世界;通过讲解浮板小船、风向仪、防盗报警器、风向仪的概念、用处及创作材料,邀请到社区儿童现场实操动感手带和吸管手夹,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2023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年会为契机,邀请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人工智能时代的幼儿教师培养和社区教育,增进社会对“一老一小一家庭一社区”的理解,真正打开互学互鉴的大门,不断提升办学发展水平,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文/孙婷、张一平、吴丹、魏淼、刘真慧、李梦 图/杨芳芳 、胡冰诺)

关键词:

来源:腾讯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